趙思涵做了一段時間大理國禮部尚書後,對大理的貪腐深惡痛絕,各級官府都在截留稅賦,叫大理小朝廷常年入不敷出。放眼四望饑民遍野,和新宋國的境況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

她說:大理必須得變了,大理國是全體大理人的國度,不是段家一家的國度,再不變革老百姓都要造反啦,朝廷也無法維持下去。

段小林嘆息一聲說:早就維持不下去了。咱倆這次來成都不就是因為國庫空虛、糧食短缺,來找三哥求援的嘛。

四娘委婉的說:這些年大理連年征戰,國內四處狼煙,老百姓流離失所,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太苦了。大理不像咱新宋,前方打仗,後方安穩有支撐。

都是三哥兒謀劃的好,一步步幹出來的。

一個國家做事沒得定力,不講誠信咋行?哎。

段小林耷拉著腦袋徹底無語。

趙思涵拉緊段小林的胳膊說:她支援小林子的決定,要把大理國從泥潭裡拉出來。

趙玉林如何不曉得她的妹子決心如此之大,正和趙飛燕、順直娣二人敘話吶。

飛燕問他,就不給小林子撐起,幫他一把?

順直娣也是盯著他,要他發話。

他問:如何幫?

讓段小林帶兵回去嗎?

那就正好給了大理小朝廷中頑固勢力的藉口,煽動老百姓起來和咱們拼命。大理的事情還是要他小林子自己下決心收拾。

只是咱們得做好應急準備。

眼下兵部尚書楊興運和樞密院的苗老哥都在外面,咱們就去一趟新市吧,大奎在那裡修鐵路,手上可都是打過仗,見過血的百戰老兵。

趙飛燕一臉驚喜,歡喜的問他:原來哥兒早有安排,還在和咱們打啞謎。

順直娣也是佯裝憤怒的上去使勁捏他的肩頸。

趙玉林哎呦呦的假裝疼痛,十分難受的模樣說:他又不是諸葛孔明,不過是碰巧了吧。大奎的築路兵都是從邊關整編過來的,只需要將武器送過去稍加訓練就能使用。

誰都想得到嘛。

這句話一出,又被順直娣的小粉拳猛擊。

飛燕親自續了茶水送給他說:大理的事情就這樣了,呼蘭那裡咋辦?

她倆去了一趟邛州,人家呼蘭妹子根本就不想大漠的事情,要一心在邛州造福父老鄉親。

順直娣也是嗯嗯的告訴他邛州變化大了,火井出火氣之後那裡迅速立起無數的工坊,商人看到商機後都跑去那裡開店、修作坊。如今,進出吐蕃路的茶馬古道上又是一片繁榮的景象,邛州的稅賦都翻番啦。

他說:打斷骨頭連著筋吶,那是呼蘭嘴硬,一點不想絕對是假的。準備讓她去大同府吧。

次日,趙飛燕把華嶽請到趙玉林的公事房講了要防備大理國動亂的事情,華嶽當即支援。

中樞院隨後召集臣工議事。

禮部通報了擬支援大理渡過難關的援助決定後,趙玉林給大家講:大理小朝廷的掌控力越來越弱,但是咱們必須穩住大理才能放手對付北方的草原帝國,援助大理就是在援助咱們自己。

而且,這些借款,借糧都是有協約的,咱們先助他們撐過去,再和大理細細算賬。

諸公都懂,自然無話可說。

接著,杜凡提出退休,推薦利州路的陳隆之接任戶部尚書。此事,趙玉林早就讓他和餘街、遊式通氣,陳隆之有這些臨安來的舊臣閣僚支援,加上趙飛燕和他的默許,大家都在說陳隆之的好,很快就定了下來。

趙玉林說利州就不派安撫使了,也合併歸入成都府路。

眾人頓時一臉疑惑的看著他,包括趙飛燕都是不解。都認為他太袒護陳宸了嘛,前面才吃下一個路,現在又要將利州路也合併進去,要諸公嫉妒啦。

趙玉林笑笑給大家解釋:諸公不要認為他這是在護著成都府路,安撫使陳宸是他的夫人不假,但是陳宸也是朝廷的一名普通官員。

事實上,成都府路擴大之後分到的稅賦雖然有所增加,但是排程出去支援州縣修造的費用也增加了不少,均攤下來成都府並沒有撿到便宜。

過去,利州路作為抵禦金軍,蒙軍的前沿而設定,其人力、物力和財力並不富有,獨立支援地方建設太困難。

現在,利州已經不再是邊關,咱們還是讓它迴歸成都府路,統籌人力物力,加快利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