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0章 火井天然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火井縣之所以得名火井,是因為這裡早先挖出了氣味難聞,遇火就燃的氣體。
有的井還出滷水,老百姓便將這樣的井叫作火井,引導井裡的氣煮鹽賣去吐蕃,成就了一條去西域的茶馬古道。
火井縣就此傳揚開來。
趙玉林和呼蘭並馬而行,陳柳遠遠的在後面跟著。他給呼蘭講:火井裡冒出來的臭氣就叫天然氣,是難得的地下資源。只要井打對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邛州這一帶天然氣豐富,埋深淺,還出滷水,能製鹽。
過去老百姓打口水井,有可能就打出鹽井或者天然氣井來了。
陳柳老遠的在後面接話,他都聽說了,以前火井有氣的時候,這裡的人用火氣煮鹽賺了不少銀子,還有人嘗試著用打通竹節的竹筒裝氣回家做照明,能燃好一陣吶。
趙玉林笑哈哈的說這次咱們就試試,看看咱們的運氣如何?
呼蘭歡喜的說他的運氣超級好,她相信哥兒能成。
才進入火井縣,縣尉左良臣就來接著了,請示他如何安排?
趙玉林問道:呼蘭夫人也到這裡來了,邛州城裡沒人坐鎮咋行?還是邛州的防禦使呢。
良臣憨厚的說邛州整治官場以後各級衙門都有兄弟們主事統領,三少爺大可放心,他這個兼著火井縣尉的屬下不在少爺身邊伺候著咋行?
趙玉林懶得和他囉嗦,叫頭前帶路,直接檢視火井。
左良臣是他的前任衛隊長,趙玉林在火井縣抓縣尉,治惡霸,徹底清理害群之馬後縣丞,縣尉等一干官員全進了牢房,縣衙崩塌後只好把良臣留在火井主持大局。
他陪著呼蘭走過大半個火井縣,看過的火井都是死火井,毫無氣息,井深也就在三十來丈左右,有些失望的問左良臣:難道就再也沒有啦?
良臣報告他跑遍了鄉村就這些,再有就得去山溝裡找尋,老遠了。
他們查問過附近的老人,這裡的火井在三十年前還有火,有一年這裡鬧地震,很兇猛的,垮了不少房子死了不少人,過後一口口火井就慢慢熄滅,如今便再也不見了。
趙玉林看著天色已晚,叫回到前面的村子裡休息。
這裡正好有一口井就在茶馬道邊,是火井縣最早發現的火井,井深只有十丈不到,邊上還有一口廢棄鹽井,只因為沒了火井後煮鹽成本高,棄之不用。
趙玉林在良臣的張羅下住進村裡的大戶王員外家,分工合作後院子裡迅速安靜下來,他叫請院子裡的老人過來問話。
左良臣馬上請來了七十高齡的王家老員外,此人鬚髮染白,身體卻是十分硬朗,兩廂見禮過後他一邊吃茶一邊聽老爺子講火井的故事。
老員外十分健談。樂呵呵的給他講解:都是祖上的事情了,這個村落叫王家大院,將近二十戶人家就有十八戶姓王,另外兩戶也是和王家沾親。
他記得還是兒時那陣,火井縣有三口井出火氣。但是其他的井要不就是隻出火氣、沒得滷水,要不就是出滷水的井和火井相隔太遠,還需要人工長距離運輸滷水製鹽,成本太高賺不到銀子。
老爺子得意洋洋的說:全縣就他王家得到上天眷顧,村頭這口井不但出火氣,火力還挺旺,旁邊的滷水井裡的滷水也是取之不盡,鹽分極佳。眾人都讚譽此陰陽二井是他們王家的福井,是天老爺的饋贈。
那時他家在邛州城裡,在成都府都有商號,生意做得可大了。
然而,好運不可能天長地久,一場大地震過後火氣沒得了,鹽井的滷水也開始減少,沒法制鹽。他家請神仙,找行家裡手看風水,跳大神都救不活福井,輾轉周邊打井,耗盡積蓄也不成。
他的祖上認為是他家沒有行善積德,遭到上天的懲罰,斷了他家的財路。祖輩從此便立下規矩,要世代子孫樂善好施,做老實本分人家。
老爺子講得神乎其神,有鼻子有眼,趙玉林卻從不相信鬼神。估計是他的祖輩當年做下了虧心事,正好又遇上火井斷氣,再竭盡所能尋找都不得火井,才聯想到是受了上天的懲罰。
他心裡在尋思,村頭這口井過去產氣,是不爭的事實。
說明這腳下之地就埋藏著天然氣。
既然地下有氣,那他們煮那麼點鹽就把天然氣用完了嗎?
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時他們挖的也不深,氣井又已經廢棄了幾十年,或許是因為地震,下層的岩石運動堵住了出氣的通道。
深挖下去後或許又能產氣呢?
依著這個思路,趙玉林決定就拿村頭這口井試試,便問老爺子:可否讓他掏一掏火井?或許還能出火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