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7章 贏回兩個府(第1/2頁)
章節報錯
次日,趙玉林辭別父母和趙飛燕回成都。
小女子一路都在他身上膩歪,趙玉林說太粘人了嘛,又不是回去就分開了。小女子抓住他胳膊理直氣壯地說回去就不是她一個人的啦,必須抓住當下。
趙玉林徹底無語,陪著飛燕在新津吃了黃辣丁才回去。他倆到家一看,火鳳凰都從建昌府回來了。
鳳凰報了私仇,心情大好,告訴他大理兵根本不經打,為何就不繼續南進?
央金說再要南進,咱們的鳳凰將軍就直搗大理皇宮啦。眼下還不是消滅大理國的時候,大理也不是泥捏的,對吧?
趙玉林點點頭給她們講:金沙江以北本來就是大宋的,咱們拿回來肯定沒話說。再向南,威脅到大理的國都後抵抗絕對強烈。眼下還不是時候。
他叫鳳凰把心收回來配合老曹好好整軍,這是今年新宋的重頭戲。
第二天,國主丁公便召集議事了。
諸公都是心情大悅,新宋國一戰大理便得了兩府,將國境線直接推到金沙江邊,恢復了大宋開國時期的西南控制區域,早已是舉國歡騰。
大家已經開始嚷嚷著要向邊地的大涼山派遣官員了。
趙玉林說建昌和會川兩府迴歸新宋,就應當按照咱新宋的律法進行治理,吏部應當拿出一個具體的操作方略給諸公商議。
範鍾笑呵呵的說已經有了,央金馬上站起來將檔案分送到諸公面前。
他拿到手裡一看,哎呦,這女子已經替他計劃好了。涼山恢復後世的行政區劃,只有一個大的自治州,就叫涼山州,州府還是在建昌城,但是名字卻被央金改為西昌啦。
會川府被她給將了級,改為縣,名字都直接改為後世的會理縣。
趙玉林提議再新設一個鎮,把南邊金沙江上出產鐵礦石的那一帶劃為一個鎮,就叫渡口鎮,專門發展鐵礦區。
他本想改叫渡口市或者攀枝花的,仔細一想覺得眼下建設的規模太小,還是叫渡口鎮的好。
諸公曉得那裡是上等鐵礦的產區,對新宋的手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當即答應。
央金隨即拿出第二份派駐官員的名單來。
這個,他就沒多說話了。
趙玉林提議將留在原地的大理官員也用起來,他們熟悉情況,還有各地羈縻州的酋長家屬,能用的要用。
這樣下來,新宋壓減了州府一級的官員,增設了下面的縣和鎮、寨,取消了鬆散的羈縻制,實實在在的強化最基層治理了。
丁公問他,派誰去做涼山州的知府呢?
趙玉林說暫時不派州知府,他提議派他的衛隊長耿飛虎下去做總管,其他副職都用通判。
趙玉林給諸公解釋:涼山剛回到新宋,大理國還在虎視眈眈,各方敵對勢力也很複雜,需要派去一名精明強幹,敢打上手段的人穩定兩年再實施文治。
耿飛虎在他身邊鍛鍊多年,做事幹練,敢打敢拼,就讓他去試試。
諸公面面相覷的看著他們臺上的幾個大佬不說話了。
丁公經歷了這段時間的變故之後,理解趙玉林的想法,當即贊同,叫範鐘調整去涼山的官員,適當安排些文武雙全之士前去接管政權。
老曹也是點頭同意,他認為趙玉林這樣考慮很有必要。邊夷人的矛盾突出,部落之間常有械鬥發生,沒有點血性的官員前去是鎮不住的。
接著華嶽的督察院將修改過後的新法草稿交給諸公商議,眾人閱後即興提出些許意見,趙玉林覺得時間太倉促,各人難以穩妥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提議大家都帶回去細細思慮,半月之後再議時諸公再暢所欲言。
眾人都贊同他的意見,卻覺得該有個刑部主事,協調巡查,督查和大理寺就好了。
他提議趙彥那暫時帶著,幫助協調三司達成一個切實可行的文案。
趙玉林認為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議,就是農事,過去天子都是非常重視農事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咱們每年的第一場會,甚至在年前的最後一場會就當商議農事。
他說:倉廩實而知禮節,吃穿住行,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吃飽飯的事情。
他提議中樞院建立起專門聯絡、協調各部的公事房,以丁公的名義向各路、州、縣發一道公文,督促各地重視農事,重視春耕生產,趕急將該辦的農事辦了。
諸公肅然,都以為他說得對,得抓緊辦好。
丁公很關心他剛才提出的設立中樞院公事房,讓他再具體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