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用線圈炮,什麼時候用軌道炮,這在業內具有比較普遍的共識,簡單說就是根據口徑來。

&nm標準艦炮便處在這樣一個關鍵的分界點上。

&nm以上的艦炮往往採用軌道加速,以此來保證足夠的威力和精度,軍艦龐大的能源與散熱系統也更能支援軌道炮的發揮。

&nm以下的速射炮往往採取線圈加速,或者重接炮的方式,以犧牲部分威力和準確度為代價,換取更高頻、更穩定的擊發。

其相對低廉的造價與維護成本,對本就造不起大船的勢力也足夠友好。

甚至在妖精重工古老版本的鉅艦上,他們甚至喪心病狂的裝備了4600mm口徑的傳統化學能火炮,突出的就是一個量大管飽。

除了炮管鋼材很好之外,其餘的機構之簡單,造價之低廉,堪稱所有同級戰艦之最。

這也是為什麼北極星會使用線圈炮,而不用更昂貴的磁軌炮的原因了。

沒必要!

你一個量產型護衛艦再怎麼牛逼,到最後還是一炮秒的貨色,太先進了沒用~

便宜量大才是王道。

當然了,這條只適用於那些不缺人,或是研發了無人戰艦的勢力使用。

陸峰想了想前途未卜的地球人類,覺得自己以後的艦隊單位最小也得是驅逐艦,護衛艦要麼全部淘汰,要麼就研發無人型。

人能少死點就少死點吧。

……

因為是在蟲族活動區戰鬥,所以這次陸峰他們只粗略打掃了下戰場,然後便匆匆撤離。

回到內環區後又跟尾隨而來的蟲族追兵大打一架,這次過來的瓦鳩拉小隊已經多達3支,略感疲憊的軍刀編隊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勉強應付下來,數架戰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而北極星也跟血戟甲蟲真刀真槍的幹了一架,裝甲上捱了兩炮,結果全被防住。

血戟甲蟲的電漿炮威力最高可達2.4,與北極星的防禦峰值持平,但威力卻會隨著射程而大幅衰減。

因此,只要不讓血戟有靠近船體開火的機會,血戟的遠端攻擊便無法撼動北極星的防禦。

最後被75炮挨個點掉了。

雖然交戰中新船員有些混亂,但後期還是努力適應了下來,表現還行。

戰鬥結束後,第一大隊向內又撤了一段距離,隨後開始安排無人機維修船體,更換零件。

所有備件都是陸峰透過亞空間直接生產,現在神唐的艦船工業高度依賴亞空間,所以陸峰不得不在製造時考慮到普通人獨立維修的問題。

也就是說,他需要按照造船廠的建造順序,一點點具現,留下完整的維修通道和拆卸介面。

不然他一下子將所有東西都凝固在一起了,雖說完全不擔心質量問題,但戰鬥損壞還是有可能的,到時候維修員根本連拆都拆不開!

要不以後弄成模組化的,壞掉直接扔?

陸峰陷入了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