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圈下來,陸峰將所有船員都被安排到了新崗位上,全是老成員帶新成員。

最後陸峰帶著王浩和宋浩來到了艦橋。

路上陸峰已經問過了,宋浩曾經有著非常豐富的駕駛經驗,如果沒猜錯的話,竟然是搞走私的!

而王浩雖然退役多年了,但好在當礦工的時候是負責管理控制室的,月球上的採礦裝置可並不簡單,因此他的水平勉強能在艦橋上幫幫忙。

北極星的艦橋位於戰艦的最前端,有著大面積的奈米舷窗,裡面有三個座位,分別是正副駕駛和艦長。

正副駕駛負責開船,船長負責全艦指揮。

在艦橋外面有一個4人隔間,裡面是一個微型戰情室,分別負責雷達、通訊、火控和機庫排程。

因為炮塔什麼的都是自動發射,所以其餘的船員都是負責各關鍵艙室的運作,比如能源艙、雷達艙、魚雷艙等。

北極星造型呈一個優美的三角形,機庫位於背部後方。

兩座S4炮塔分別位於船背和船腹,被設計成了可升降的樣式,上面搭載的75mm電磁線圈炮威力十足。

其餘的6座S3炮塔遍佈船身四周,分別是4座6聯裝20mm近防炮和2座雙聯裝30mm速射炮,撐起了船身周圍的攔截網。

導彈發射單元位於兩肋位置,呈橫向排列,每側12個。

作為大殺器的魚雷發射單元位於艦艏下巴的位置,後面的彈倉內12枚粗壯的核魚雷整齊排列,隨時準備在電磁線圈的加速下衝向敵艦。

在地球上,魚雷和導彈的區別在於天上水裡,而到了太空中這個區別顯然不復存在。

於是按照星際時代的標準,

【星際導彈】專指那些體型相對較小的輕型制導武器,依靠自身動力來接近目標,航程短速度低,但靈活性更好;

【星際魚雷】則指那些體型相對較大的重型制導武器,它們依靠戰艦的電磁發射軌道獲得極高的初速度,本身除了引擎和導航系統外,還可能裝備有護甲甚至護盾。

魚雷因為初速度極高,飛行途中只能做到非常有限的變向機動,不然拐走後就很難再拐回來了,因此靈活性不如導彈,往往依靠高速遠端突防,給敵艦重創。

北極星雖然艦炮口徑不大,但裝備的12枚核魚雷使同級艦船沒人敢輕視於它。

不過有一點讓陸峰有些頭疼,那就是魚雷在墳場裡提不起速度來啊……

躲又躲不開,還沒飛出去多遠就直接撞上飄浮垃圾了,還怎麼大顯身手?

此時還得從長計議。

除此之外,北極星是一艘相當棒的船,眾人經過短暫的熟悉,全都對其讚不絕口。

隨著陸峰一聲令下,嶄新的北極星從亞空間裡開出。

外面的軍刀駕駛員頓時吹起了口哨,駕駛著戰機圍繞北極星上下翻飛,欣賞著這艘戰艦的美麗身姿。

隨後陸峰帶著新艦組開始了適應性訓練。

初期還是行駛、戰備、維修之類的基礎科目,但很快他們就不再滿足現狀,打算來點刺激的。

要不去找個赤甲蟲試試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