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立陽光網(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個在校學生,現在分成兩派。
實際上校長王耕觀察,是三派,因為蠟筆小新徐新在聽命於李欠打和米奇的時候,自己並不是完全沒有心眼。那藏起來的幾十元錢,李欠打和米奇都不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已經撬了老師的抽屜,嫁禍於小蛔蟲高樂。
廟小妖風大,人少鬼怪多。
王耕校長決定先辦一個網站起來,可是學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教育局的額外撥款,連這四個學生第一個月的伙食費還是自己墊的。
他決定再拿二千元出來,先把學校的網站建起來。
校長王耕是這樣考慮的,正常的學校校領導是不願意把學生送到工讀學校來,而眾目睽睽之下,家長出於愛面子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工讀學校。如果是把孩子送到外地去呢,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
網路是沒有疆界的,建一個陽光學校的網站,對那些苦於教育無門的家庭來說,可能這個網站是解脫的最好去處,而且透過網上招生,還可以正式解決這些家庭的“擇校費”,順便宣傳一下學校。
如果能從網上開闢一條新的招生渠道,可能還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讓更多的學生進到學校以後,稀釋現有的李欠打小團伙,至少分散他們的注意力,減少對小蛔蟲高樂的惡作劇。
說幹就幹。校長王耕找到過去的合作商,先打了一張悲情牌。把自己到工讀學校遇到的窘境,和想幫助做一個挽救失足少年的網站,如實陳述了一遍,那位部隊轉業的幹部竟然一口答應,只象徵性地收取了一千元。
於是,幾名同志連天加夜,僅僅一週多的時間,就讓網站上線了(那個時候網站的域名與解析還不像現在這樣管控得比較嚴格)。
王耕校長連續用了兩天一夜,在網站的上導航條上開闢了八個板塊,包括學校簡介、網癮矯治、叛逆早戀、心理疏導、發育須知、家教百談、知心朋友、求援熱線,並且在主圖上打上這樣幾句話,“沒有問題少年,只有問題家長”、“孩子的未來,才是家庭的希望”、“不怕成長叛逆,只怕家長放棄”
在求援熱線上,王耕校長特意把自己的手機號和郵箱放了上去。並在手機號下面特意用黑體字標註:除了飛機上,本手機可以24小時接聽您的電話!
網站上線,沒有三天,王耕校長接到了近十封郵件。幾乎全部是諮詢孩子的異地求學問題,雖然家長都盡力迴避“工讀學校”這四個字,只關心“有沒有學籍”、“生活條件怎麼樣”、“家長能不能去探望”、“教育效果如何”等等問題,但家長那種求援的心態,卻是十分明顯,這個網站有可能是家長最後一張牌!
王耕校長就是這樣想的,一定要把網站做成問題少年家庭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不是領導年終總結時的素材。
我們一起擠擠睡吧!這句經典的俚語,成為王耕校長那時的真實心照。
沒有幾天,學校連續來了三撥送學生的人。
第一天來的是鄰近縣城的一名法官,很客氣,她帶了一名只有九歲的女孩。這孩子叫宋星。宋星是離異家庭,父親再婚給她找了一個繼母,繼母從進門的那天就不喜歡宋星,經常打罵,於是宋星就從街頭買了兩包老鼠藥,悄悄地給繼母下到麵條裡,結果因藥有點假,竟然給救過來了。打得半死。宋星沒有吭氣。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裡,她悄悄地揹著書包出門,順手把門給反鎖上,從外面把自己家的草房給縱火點燃。雖然父親和繼母最後都逃了出來,但畢竟繼母燒成了重傷。
宋星不夠刑事責任法定年齡,而且生活自理都有問題。這樣的問題女孩,成為縣城法官心頭的一根刺。
這名法官無意間,檢索到剛剛上線的陽光學校網站,立刻被主圖上面的幾句話給吸引了,看了看導航條裡面的欄目,根本沒有打盹就直接把孩子送過來了。
關於費用問題,這位法官說,家庭不出我們出,反正不能讓她再為非作歹,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如果繼續留在父親和繼母的身邊,說不定哪天不被打死,就是這兩名大人被她殺害。
當天下午,院子裡又來了一名學生,是一名漂亮的十五歲女孩,兩隻大眼睛雖然撲閃撲閃,卻是一臉的玩世不恭。
進門的時候,這位漂亮的女孩是被穿警服的母親硬拖進門的,她手扒著門框,殺豬一樣的大喊大叫,滿臉的淚水。她叫張兮兮,真是名如其人,此情此景可憐兮兮。在母親一轉臉的功夫,王耕校長卻看到她噙著眼淚、滿腔怒火,充滿敵意地看著自己。母親十分尷尬,經過了解原來父母都是監獄的獄警,而且都是中層幹部,長期缺少陪伴、缺少父愛與母愛的張兮兮,很快在學校就初中就陷入早戀,並且還染上了吸毒的惡習。
父母實在丟不起這個人,連自己的女兒都教育不好,何德何能,去改造教育監獄的犯人呢?所以夫婦一商量,就由母親帶著另外一名同志。幫助把張兮兮送到陽光學校裡來了。
第三名來的學生相對比較平靜,他是“慕名”而來,這是一個男孩。特別陽光。他的姥爺陪他來的,他叫張彤,今年也是十五歲,啥惡習都沒有,不打遊戲、不偷東西、不打架、不早戀,就是不愛上學。
他特別喜愛打籃球,每天逃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打球。校長王耕特別奇怪,這打球也能上癮啊?聽說過酒癮、毒癮、網癮,卻是第一次聽說“球癮”。張彤的父母一年前出國了,因為工作性質,那裡不准許帶孩子。但是父母給了張彤一個承諾,只要你在家聽話,安安心心地別出事,我們兩年後一定把你接到國外來,國外對孩子沒有那麼多苛求,你想怎麼成長都行。
但是逃學,在學校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張彤就想找一個比較寬鬆一點的學校,而且學習的壓力不要太大,關鍵是有時間打球。所以,他是自己願意到陽光學校來讀書的,這也是陽光學校第一位自己主動願意入學的學生。
學校一下熱鬧起來,有了七名學生,已經恢復到工讀學校十年前辦學“在校生”的最高水平。學校開始有了生氣,值班老師每天集合吃飯時,至少能站成一列了。看起來也讓人舒服。
這三名新生,讓王耕校長在興奮自己立足招收外地新生、保護家庭隱私初衷中,嚐到了甜頭。欣賞網站這個得意之作的同時,那幾天也是有點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