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發酵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相聲也大抵如此,在清末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來來往往這麼多年,從清朝到民國再到新龍國。
反而卻是曾經戰亂紛飛的年代,傳統藝術發展的最好,最鼎盛。
這樣的結果有時代改變的原因,畢竟民眾娛樂方式的逐步增多是確有其事。
但是演員們就真的一點問題沒有嗎?郭桃兒採訪裡說過,要說讓相聲重歸鼎盛也容易。
除了幾個坐在上頭的,剩下的人全部解散,上外邊撂地去,不能幹的人都走了,留下來的就是迴歸鼎盛的中堅力量。
大多數人太會和自己和解了,吃穿不愁了,誰還閒得沒事受累研究那苦差事啊。
不說別人,就是郭桃兒和於千,那零幾年的時候什麼樣?二零年的時候什麼樣?一年就那三四個相同的節目,老兩口偷懶也是偷得越來越明顯了。
以前相聲皇后,捧哏第一人的於千,一場節目中都能因為磕巴把翻的包袱順過去。
像想當年的相聲藝人撂地那叫平地摳餅,對面拿賊。颳風減半,下雨全完。
那是真沒辦法逼出來的,你節目不好,業務水平不行,你就是得餓死,只有有壓力的時候,人們才能更快的去進步。
就是這樣一個鼎盛時期創造出來的幾百上千段的相聲,多少位相聲大師一輩子的心血結晶。
其實老實來說,對於現代相聲演員來說真的不需要想著怎麼創新的,能把這些都傳承好了,基本上就不愁吃不上這碗飯了。
這本是一個巨大的寶藏,然而卻被後來的從業者逐漸的摒棄了。
現在的時代裡,能基本把以前傳統相聲大致掌握全的,已經基本沒有了,僅剩的幾位基本也都年齡大了半告別舞臺了。
這樣的情況下,突然得到徳芸社要開瀕臨相聲專場演出的時候,所有內行人驚訝之後都是強烈的懷疑。
這個事兒他們打從心底裡是不相信的,除非…………除非也就是後邊有候家和常家做支援了…………
京都文化部門門口,幾個剛剛舉報完的相聲同行,在得到訊息後圍坐在一起討論著:
“不對…………這也不對啊,要說起來馬家我沒接觸過我就不說了,候家、常家徒弟咱們認識的人也不少啊,他們也沒聽說誰會那麼多傳統相聲的啊?”
“我倒是相信他們肯定有,但是你說他們就捨得把自己辛辛苦苦收藏的相聲資源全部拿出來分享???”其中一個為首年齡最大的開口分析道。
“不知道…………反正換我肯定不會…………”
“是啊再說就算他們肯交,除了陳歡語、常元、郭桃兒他們可能學過以外,他們底下那些徒弟能會嗎?這玩意兒現學也來不及啊!”
“整整一星期的瀕臨相聲專場節目,就算他們兩組人會影分身之術,這專場也不可能撐得起來啊…………”
眾人疑惑著皆是紛紛點頭。
這個徳芸社,他們是真的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