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墨村說道:“我覺得不妥。就像岡村少左所說,萬一要是傳揚出去,恐怕有損皇軍的臉面。”

郭近儒不以為然,說道:“你方唱罷我登場,歷朝歷代皆如此,哪個名垂千古?誰人遺臭萬年?在我看來,不過是成王敗寇罷了。就比如,我們只記得康乾盛世如何輝煌,誰還記得揚州三日、嘉定三屠呢?說的明白一點,歷史由勝利者書寫,後世能看到的,都是想讓你看到的。”

岡村適山說道:“關於這件事,我會向畑俊將軍提交書面報告,如果能得到批准,到時候還請郭先生配合。”

郭近儒趕忙說道:“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岡村適山站起身:“各位,本人軍務在身,失陪了!”

“少左慢走。”

丁李二人起身相送。

送走了岡村適山,李世群開口說道:“郭先生,對你的觀點,我非常贊同。我支援你的想法!”

郭近儒連聲稱謝,然後說道:“關於我的安全問題,該怎麼安排?”

丁墨村微笑著說道:“安全問題,我早就替你想好了。”

郭近儒抱拳拱手:“願聞其詳。”

“新政府籌備期間,你可以繼續在《星火》雜誌社任職。”

“中統一定不會放過我……”

“聽我把話說完。任職期間,討蔣檄文可以再來幾次。”

“………”

“據我所知,當初閣下處處與蔣作對,早就上了特務處的暗殺名單,知道他們為什麼沒動手嗎?”

“為什麼?”

“因為你寫了那篇討蔣檄文!”

“這、這是什麼道理?我罵他,反而不會被殺?”

“你若是橫屍街頭,豈不是將矛頭指向了老蔣?說的簡單一點,老蔣沽名釣譽,他要一個民主法治,言論自由的名聲。所以,只要繼續開罵,你的人身安全反而有保障……”

當年,郭近儒仕途不得志,對國黨政府頗有怨言,四一二事件前夕,在報紙上發表署名文章,抨擊蔣“是一個背叛革命的陰謀家”!

如此偏激的言論,足以讓一個人在監獄度過後半生。

一時激憤過後,郭近儒也感到後怕,連夜逃到外地避風頭。

奇怪的是,國黨政府並未就此事追究責任。

今天聽丁墨村這麼一說,哪裡是不追究責任,而是忌憚因此造成的輿論影響,這才讓自己逃過一劫。

丁墨村曾任國黨軍委會第三處處長。

他說的話,自然是可信的。

為了安撫郭近儒,李世群還是派了專人暗中保護。

畢竟,罵人也需要時間,總不能連夜開罵。

————

PS:關於曹操盜墓的說法,其實只能算是野史傳說。

那時袁紹與曹操相爭,經常的你來我往打打殺殺。

袁紹手下有一個叫陳琳的人,奉命撰寫所謂的“討賊檄文”,文中抨擊曹操為了彌補軍餉不足,特別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

盜掘墳墓陰損至極,這麼說是強調曹操的不擇手段。

這類檄文都有貶低對手的嫌疑,屬於外宣範疇,所以很難考證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