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顧哥也不是無所不能的(第1/2頁)
章節報錯
自從那天的“慶功宴”後,那五個跟著顧轍一路走來的高中同學,就算是對他徹底言聽計從了。顧哥讓幹什麼幹什麼,誰也沒有質疑。
徐嵩和林靜靜先從假扮消費者開始,厚著臉皮到市內各大品牌的眼鏡店做市場調研,提一些顧轍幫他們設想的刁鑽技術難題,然後把對方的技術支援人員的應對全部偷偷記下來。
這種工作當然是非常基礎的,價值很小,但算是熱身。你要調教新人團隊,只能先從這樣的活兒做起。
反正徐嵩和林靜靜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菜、暫時不好意思拿顧轍的工資,只要他報銷點交通費通訊費而已。
葉小敏和邵佳,也是各安其事,邵佳相對更忙些,主要是要幫顧轍找資料查文獻。
顧轍自己,每天就上課、複習、抽時間去圖書館寫論文,從行業現狀、技術痛點開始,先攢些盤點類的素材。
對顧轍來說,論文裡的論點部分,其實是完全不用費腦子的,半小時就能搞定,因為他有後世的先知先覺嘛,當然知道相關材料科學領域如今的痛點在哪、未來要解決什麼。
反而是論證的部分,稍微有點費事,顧轍重生了也不可能連整個論證推演過程都記清楚。
尤其是前世作為專利律師,他的腦子都盯在那些成功的方面,所以肯定是有“倖存者偏差”的,那些失敗的試錯,顧轍就有點抓瞎了,部分時候只能先想當然。
至於實打實的技術實驗研究,如今還完全沒展開呢,第一篇論文也用不上那些。
……
繁冗無聊的撰寫過程無須贅述。
隨著又一個週末過去,時間轉眼到了下週二,11月5日。
顧轍覺得自己手頭那篇東拼西湊的論文,總算是有點眉目了,就決定先去大牛教授那兒碰碰運氣。
之所以是週二,也是考慮到週一教授們普遍比較忙,容易心情不好,有剛開工時的“星期一綜合症”。
稍微懂點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對對方不重要的事情、不能在週一週五找上門,週五則是因為忙著下班沒心思了——
連華爾街的利空訊息,都要專門挑週五下班前卡點放出來,這樣股民們至少有一大半人都沒心思關注,傳播烈度也就大降。
這天午休結束後,顧轍特地挑了個氛圍相對輕鬆的時候,走進了材料化學專業、鄭健教授的辦公室。
鄭教授是本校研究高分子聚合有機材料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系主任/副院長級別,偶爾也會給竺可楨學院化學方向的本科生帶點課。至於那些考不進竺院的普通本科生,就沒這個機會了。
材料化學的研究方向分類也是非常繁多的,哪怕單說一個有機高分子聚合,還能分出無數領域、有好多教授在研究。
鄭健算不上細分方向最對口的,但既然是學術帶頭人,顧轍找他也不算越級。
顧轍知道這人學術品行上還算端正,至少後世也沒傳出不好的負面訊息,而且有實力的教授也不差這點小成果小論文,找他就不太容易被吞成果。
顧轍還是大一新生,這方面不能不防著一手。
“鄭教授,我能進來一下麼?不打擾吧?是這樣的,我是竺院02級的顧轍,您還帶過我們一節有機課。
我對您課上提到的高聚氨基酸水合物的一些新應用方向很感興趣,又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痛點,課後自己查資料,寫了點東西,想請您斧正一下。”
鄭健當時正坐在那看前沿期刊。
作為系主任/副院長級別的教授,遇到本科生隨隨便便找上門,如果官僚一點的,肯定就用“事務繁忙”的藉口先搪塞掉了。(直接驅趕是不可能的,都是文化人,還是很講面子的)
不過,鄭健的風格還是比較務實,加上他對顧轍有點印象,就決定撥出幾分鐘時間聽聽:
這不就是他班上那個竺院化學實驗滿分進來、還做實驗做出發明專利、拿邱成桐獎學金的新生嘛!雖然才一週帶一節課,但臉還是記得的。
“小顧是吧?什麼方向的東西,我看一眼。”他隨和地接過顧轍的文章,先快速掃視。
顧轍也恰到好處地解說一下,給對方節省時間。
鄭健還沒看到後面的關鍵內容,只是先看了背景,就隨口問道:“怎麼會想到要研究樹脂鏡片和隱形眼鏡新材料的?我課上是提過高聚氨基酸水合物,但從來沒提過這些方向吧?”
這個問題只能算是隨口聊天、瞭解原始的選題動機而已,說不出來也沒關係。
但即便如此,顧轍來之前也是有準備過的,立刻演技頗佳地摘下自己的眼鏡:“唉,我也是接觸比較多,切膚之痛吶。我從小有點遺傳近視,現在都600多度了。
我小時候還胖,配框架眼鏡沒鏡架能扛住我的頭的,每次兩邊太陽穴都被勒得慌,隱形眼鏡我又嫌含水率低,我這種高度近視戴著難受。
這次高考結束之後,倒是重視鍛鍊,減肥了不少,感覺頭圍都變小了,原先撐大的框架眼鏡都往下掉,上個月就專門跑了好多地方想配個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