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顧老闆什麼都好,就是太直男(第1/3頁)
章節報錯
用新材料製作的低成本美瞳,在國內市場能賣出多少,其實對於顧轍事業的總收益而言,佔比並不大。
之前他把美瞳新材料在歐美國家的專利權、賣給依視路,已經回本了足足700萬美元。
大頭已經賺到手,剩下的主要目的還是立威。證明自己研發的科技、每一個都含金量巨大,將來賣後續技術時, 喊價才好愈發有底氣。
所以,自從10月3日產品最初上線後,顧轍該做的事情也做了,然後他就放手陪著未婚妻好好去享受假期了,日常工作都丟給朱怡婷操心。
他又不是什麼心態爆炸的撲街寫手,會卑微到每天看後臺進賬了幾碗奶粉錢幾節補習班錢。
他這樣的大老闆, 一週看一次賬戶都屬於勤政了——這絕對不是吹牛,人都是越有錢越不在乎短期收益的。
哪怕寫書的,但凡能寫到頂級白金, 不也能做到“小半年沒看賬戶了,偶爾想起來看一眼,咦,怎麼又多了幾百萬”。
一直到10月8日,長假結束,顧轍才算第一次想起來,該關注一下最新的銷量統計。
不過,週一總是很繁忙的,學校裡也還有一堆日常瑣事,又拖了顧轍一天,一直到9號午後,他才閒下來,
然後給朱怡婷和林靜靜、葉小敏她們分別打了電話,從總經理、市場調研負責人和財務三個角度,全面瞭解了一下最新的情況。
距離首發上線已經過去六天了, 雖然外面都在放假,但國慶長假向來是拉消費的黃金期, 很多非必須的消費品,都能在國慶期間走出一波放量,所以六天足以看出一些端倪。
還真別說,第一輪電話打下來,結果還挺讓顧轍意外的,首發銷量居然並不理想。
“六天了,居然一共才賣出去四千多副?這算下來一天七百都不到啊。不會是原本的分銷商客戶沒反應過來、都是零售消費者買的吧?平均每個訂單的規模大麼?”
顧轍聽了林靜靜統計的資料時,還有點不敢相信。
他目前第一批開的兩臺美瞳離心機,一天都能生產一千五百副。他滿以為等市場培養起來了,還可以讓朱怡婷進一步擴產增加裝置,現在只是預熱。
但如果每天的銷量連目前的一半產能都吃不飽,這還是國慶黃金週期間的銷售數字,那假期結束了說不定還會下跌。
這還擴產個什麼勁。
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沒有注意到,之前太樂觀了。
林靜靜在電話裡,聲音也是很無辜:“我也不知道問題啊,我仔細分析了淘寶和阿狸巴巴的後臺訂單,也電話回訪了一些客戶。
可以確信九成以上的成交量都是那些二道販子在進貨,但他們普遍進得不多,我們的滿減折扣是對標海昌的經典透明鏡片的滿減的,所以最高也就200副。
買的最多的經銷商,也就卡著線只進200副,拿到42塊一副的最優惠折扣。還有一些分銷商甚至連這個折扣都不想要,只買45塊一副、一次50副的——
要不,我們把滿減套餐的上限規模再做大一點?比如一次性買五百副,降低到39塊一副,一千副36塊。我們的生產固定成本在16塊,這樣毛利依然能有20塊。”
顧轍想了一下,立刻否決了:“這樣吃相太難看,好像我們主動打折甩賣、怕賣不出去一樣。我們本來就要扮演‘不惹事也不怕事’的角色,說好了盯緊海昌的價格戰策略,那就必須盯緊了。
這樣海昌才會掂量掂量,不會上頭追擊繼續降價、打折到大家都沒得賺。海昌把滿減上限卡在200副,是有深意的,因為再多你就不好解釋為‘個人消費者採購’了,不管海昌的人內心是不是這麼想,反正我們說了盯緊就是盯緊。
對了,海昌那邊,過去這九天,賣普通透明鏡片,銷量怎麼樣?我們自己的透明鏡片,銷量又如何?”
林靜靜在電話另一頭沉默了一會兒,顧轍聽得見她在嘩啦嘩啦翻報表,看樣子昨天覆工後還有抽空加班好好整理資料。
許久之後,林靜靜才回答:“海昌這九天裡的淘寶銷量,平均每天兩千多副,而且有上升趨勢,一開始只有幾百副,7號達到頂峰突破每天三千副了,昨天今天又稍有回落。
阿狸巴巴那邊的銷量,我看不見,因為不像淘寶那麼容易查。另外我們自己在淘寶上的老式鏡片,銷量也下滑了40%,明顯是被海昌擠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