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哥不陪你玩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花了一整個週末的時間、整肅了公司內部的人員心態之後,顧轍就暫時把天元光學這邊的工作拋在了腦後。
主要是那些按部就班推進的事情,他關不關注都一樣, 進度並不會因主觀意志而改變。
另一方面,作為二十年後重生回來的人,顧轍習慣了等待“慢真相”,不會聽風就是雨,毛毛躁躁。
他心中其實很清楚,海昌的價格戰措施,如今只是放出風聲來。真到全面落地實施,肯定有個時間差,還不會太短。
林靜靜那邊一搜集到情報就火急火燎上報,那是小姑娘沒經驗。
說個最簡單的道理:從海昌決定降價,到經銷商、門店實際降價,一個月的時間差總要吧?不然經銷商之前已經預拿的貨怎麼辦?公司要求降價銷售,經銷商就承擔這筆差價損失不成?
當然,海昌也可以選擇“直接給經銷商已經拿的、但還沒賣出去的存貨返點”,在後續進貨時折抵經銷商的貨款。
但這同樣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經銷商肯定會想辦法資料造假、把近期已經賣出去的一部分貨說成是還沒賣出去、將來會低價賣、再配合開票做賬時騰挪一下。就可以從海昌那邊多騙一些返點。
具體操作未必都會如顧轍人生經驗所能料到的一模一樣,但操作空間絕對是巨大的。
所以指望傳統線下經銷商渠道的大企業,要調價絕對需要設定一段提前通知的緩衝期,給經銷商消化已經進了但還沒賣完的高價存貨。
這樣到了時間還沒賣完的,廠家也不負責了,不退不補,把投機取巧操作空間壓縮到最低。
所以,9月15日回校上課之後,顧轍就把上述分析,跟林靜靜交代了一下,讓她和徐嵩繼續跟線人經銷商保持聯絡,繼續打探,讓他們不用緊張。
林靜靜和徐嵩聽了顧轍的分析後,也意識到自己還是太年輕,跟顧哥水平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對顧轍也是愈發佩服,絕對信任,指哪打哪。
短短一週之後,隨著新情報落地,顧轍的猜測被一一證實。
9月20日,週六,林靜靜得到最新一批內幕訊息時,激動地給顧轍打了電話:
“顧哥你猜的太準了!海昌方面目前說的給經銷商的降價緩衝期,是持續到9月30號,中間兩週多的時間就是給他們清高價存貨尾貨的。
新的價格策略據說是國慶假期期間才正式推出,還搞了配套的消費者酬賓活動。他們的300度離心軟鏡目前給到經銷商的進貨價,我也打聽到了,好像是50塊左右。
之前存貨比較多的經銷商,也可以申請暫緩降價,有一到兩週的緩衝期,不過越早響應海昌的,後續能拿到更好的返點和其他優惠條件。”
顧轍在電話裡聽了這些情報,也是非常平靜,隨口指示了幾句。
就像是古裝戲裡將領聽了哨兵彙報軍情後,淡淡一句“再探再報”。
海昌給經銷商賣50塊一副,這個價格也讓顧轍沒太緊張了。可見雖然是價格戰,海昌依然比天元光學售價要高三分之二左右。
當然,海昌賣的東西都是打著“海昌”這個商標和品牌的,這根天元是個巨大的差距。天元是剛成立的公司,品牌就是個不值錢的爛貨,沒有品牌溢價,只有技術溢價。
到了小城市消費者那兒,如果看到零售價50的天元隱形眼鏡和零售價80的海昌隱形眼鏡,多半還是會買海昌的,畢竟海昌的牌子已經見了好多年了。
只有那些經常上網、關注科技資訊的訊息靈通聰明人,才知道天元和海昌的鏡片技術含量和質量其實差不多。
好在按照海昌現在的降價策略落實速度,顧轍的時間也是完全足夠。
他那邊之前是9月14開始試流新產線的,到21日已經磨合好了、該給的改良意見和操作規程也都制定了出來。
22日週一回來上班,已經可以把相關文件都給到上游裝置供應商,把後續要擴產的價值二三十萬美元的生產裝置,全部生產到位。
而美瞳生產線那邊,從22日開始,第一條試產線就算全速運作了,每天也能生產出幾百副美瞳,先把貨攢一攢。
到國慶放假的時候,之前的存貨差不多相當於十天的產量,能有個七八千副美瞳隨時可以上架淘寶。
而海昌是沒有離心法美瞳生產技術和授權的,這條新賽道上,他們想打價格戰都沒法打。
顧轍能賣得比海昌的模鑄法美瞳生產成本還便宜,海昌如果繼續跟進那就是找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