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當日說法的威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接受專訪的過程,跟顧轍預想的不太一樣。
主要是顧轍重生之前那個世界,原《今日說法》主持人小薩,已經解除封印變成了一個什麼都敢說的逗比。
以至於顧轍腦海裡一度把《今日說法》這樣的嚴肅節目,跟央視另一個訪談節目《開講啦》搞混——後面那個節目,馬老闆和度孃家的李老闆都上過,氛圍比較輕鬆。
《今日說法》的主持人,只是面對鏡頭和提詞器念稿子而已,根本不用出外勤,也不會跟被訪人直接交談。
被訪人看到的只有記者杵過來的一個話筒,連交流互動都很少,就是單方面侃侃而談,有啥說啥。
好在來之前,顧轍已經跟馬老闆談妥了利益分贓,所以他也知道該怎麼說。就按照預期計劃,
把“為什麼品牌反向假冒這類侵權行為,會在如今這個時間點突然爆發,科技和銷售模式的變化,分別對這起到了什麼作用”,按顧轍自己夾帶的私貨,全面闡述了一遍。
由於沒有現場綜藝的觀眾,也沒有直接脫口秀交流。最後哪些段落能被放出來,就要看後期製作的剪輯了,顧轍也沒法干預。
整個採訪的過程,實在讓他興致頗低,只想等最後看成片的裝逼效果。
兩天的密集採訪結束後,緊接著便是一週的忙碌工作、繼續整理可以跟依視路交易的專利技術。
依視路方面,期間也再次對顧轍提出了談判要約,但都被顧轍以過於繁忙、需要接受採訪為由,繼續搪塞拖延,進一步吊依視路的胃口。
實際上,節目上鏡之前的最後六天,顧轍壓根兒再沒任何媒體接待,完全是央視後期製作組的活兒。
但誰讓依視路的人也不知道央視訪談的製作節奏呢,顧轍非要這麼說,他們不信也得信,這樣面子上雙方也都好看一點。
……
一週的製作期很快過去,時間終於來到8月10日,星期日,也就是顧轍等人受訪那期正式上映的日子。
幾個月前,顧轍在接受省裡的科技頻道採訪時,因為沒有通知家人親友,被母親數落過一次。
所以這次他也學乖了,上《今日說法》之前,就把自己要出鏡的時間詳細跟家人說了,還跟學校裡學工處的領導備了案。
至於學校會不會折騰同學們、讓大家明明還在暑假期間,卻逼著大夥兒抽出時間看這期節目、並且寫觀後感,就不是顧轍能知道的了。
反正就算發生了這種情況,也是學工處的人不當人,破壞大家暑假體驗,冤有頭債有主,讓同學們去怨念學工處吧。
中午12點38分剛過,全國數百上千萬戶的家庭,都坐在電視機前,或刻意,或隨便開著電視機制造點噪音,不約而同放到了《今日說法》。
時值暑假,午間檔節目的收視率原本就有所上浮。學生黨在家裡吃午飯,基本上都會開著電視機。
顧轍的親友、同學,合作伙伴,下游客戶,圈內從業者,無疑是所有觀眾中最關切最緊張的。
“怎麼還在廢話,顧轍怎麼還沒出場?”親友同學們顯然是懷著這樣的心態,迎來了節目的片頭。
或許是節目風格習慣了報刑事系列案件,旁白的聲音顯得還是那麼懸疑、陰間,哪怕是介紹商業官司。
簡短的旁白介紹後,首先切入了對主審法官的採訪,劉庭長和潘筱婷先後精神飽滿地出鏡,很是出風頭,
仔仔細細介紹了官司的來龍去脈、國家司法體系如何保證了國內科技企業的相關智慧財產權、為建設自主品牌自主核心科技保駕護航……
27分鐘的節目,這一部分就先花了七八分鐘,顧轍還一秒鐘都沒露臉呢。
隨後,懸疑旁白終於話鋒一轉:“我國《商標法》自2001年修訂以來,便規定了‘反向假冒’這類侵權事實,可為何時至今日,才爆發了第一起鬧到正式訴訟程式的反向假冒案件呢?
是因為我國的商標品牌保護法律工作做得太好了麼?背後原因,值得深思。為此,記者又走訪了北大法學院的相關專家,為大家揭開其中內幕……”
於是,下一個出鏡的,就輪到了北大法學院智慧財產權系的張帆張主任——當然,他的身份並沒有被語音介紹,只是在露臉的時候,給他打上了頭銜字幕。
張帆的說辭,跟他當初旁聽庭審時,跟馬老闆說的那些分析差不多,只不過經過了更嚴謹的修飾。去掉了一些商業上的算計,顯得愈發四平八穩。
當然,他也免不了再賣弄一遍、把他當初七年前還沒有相關法條時,就經辦“鱷魚反向假冒紅葉西褲案”的事兒,拿來簡單說一下、闡明一下法律原理。
畢竟哪怕是對一個北大副主任而言,上今日說法的機會也是挺值得珍惜的,一定要儘量多表功。
他最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