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天不生我顧轍,陰謀道萬古如長夜(第1/3頁)
章節報錯
2003年7月14日,星期一。
方舟市中院,民事三庭(智慧財產權庭)。
年輕的審判員潘筱婷,一大早就被劉庭長喊去,問了她一個關於案子的問題:
“小潘,你記不記得去年審過一個叫顧轍的本市企業家的案子,後來是調解結案的。”
進門的時候,潘筱婷還有點忐忑,一聽是專業問題,立刻輕鬆了下來,精神振奮地飛速思索了幾秒,立刻回答:
“記得記得,那不是去年10月份的事情麼。我還記得剛好當時9月底最高院下發了《人民調解工作的若干規定》,過完國慶回來就遇到這個案子,還調解成功了。
當時不是還上了省裡的法制日報嘛。我聽說這個顧轍後來還鬧了很多動靜,上了不少媒體,如今在本市企業家圈子裡小有名氣了吧。”
審判員這個職業,是很看文化水平的,所以潘筱婷一聊到專業業務問題,就完全不怵那些老資格同事了。
早幾年進來的審判員,都是不用參加司法考試的,很多都是平調過來的轉業幹部,尤其退伍安置比較多,審了十年八年官司也未必熟悉業務法條。
潘筱婷雖然才大學畢業三年多,但她是正經考出來的,還有實務經驗,有資本自信。
對於去年那個案子,她更是印象深刻,畢竟是拿掉“助理”二字後第一次獨立判案,還調解成功上了報紙,簡直是時來運轉。
劉庭長微微一抬手,示意她別得意,然後把幾頁卷宗推過去:“那你看看這個案子,上週五遞過來的,這不趕上週末麼,今天才做的立案決定。
這是一家註冊在魔都的合資企業、眼鏡行業馳名的海昌,狀告本市的顧轍及其控股的兩家公司,違反雙方簽訂的專利排他授權合同,擅自許可第三方使用專利。
訴訟標的光是授權費就八百萬呢,這可是個大案子。你是我們庭《專利法》水平最專業的,好好看看吧。”
潘筱婷聞言頗為驚訝,因為她是去年審過顧轍的案子的,她明明記得去年10月份,顧轍還在為一些幾百塊錢的破爛小標的起訴。
如今是7月,一共才過去9個月,顧轍從原告變成了被告,涉案標的直接就八百萬起了?
這特麼是什麼速度?
雖然,涉案標的的金額大小,跟起訴者的生意規模,不是簡單成正比的。但一個總共只有幾十萬家產的窮吊絲,也不可能惹上被索賠幾千萬幾億的大官司啊。
她便仔細看了一下海昌方面的起訴書,上面的案由內容讓她的專業熱情再次被激發了出來。
這個案子絕對會成為典型!
畢竟國內企業能研發出真正高精尖、讓外資和臺資也繞不過去的獨門絕活,在03年還是比較少的。
同時,這個案子還涉及到剛誕生的電商、還顯然會涉及到雙方對於“顧轍是否屬於自用、是否有第三方商標侵權、顧轍是否有疏於維權導致其他被授權人利益受損、電商商標侵權如何取證界定、如何劃分電商平臺和品牌持有人之間的維權法律責任”……
諸多錯綜複雜的細節,可以說是商標、專利兩大智慧財產權領域知識點都點滿了,再加上零售電商這個剛出現的物種。
判好了那就不是上省裡的《法制日報》那麼簡單了。
絕對是要上央視的《今日說法》、還會上國內主流大學的法學官方教材的!
那麼經典的案例,編法學教科書的老教授們求都求不到。
潘筱婷只覺微微有些暈眩,有點不敢相信地看著劉庭長,不可抑制地流露出一個祈求的眼神:“庭長,這個案子,能……”
劉庭長也不把話說死:“你先看看吧,反正到正式審判之前,我們再討論如何組成合議庭。庭前答辯、證據交換這些環節,可以先不急。”
潘筱婷立刻冷靜了幾分,知道這個案子肯定不會再跟去年那樣,讓她獨任制了。
這可是大案,絕對會用到三個以上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的。而且看這架勢,助理審判員絕對沒資格插手,肯定是由庭長親自擔任審判長、再加兩個專業素質過硬的審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