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章 憋個大的(第1/3頁)
章節報錯
縱觀電影市場上諸多電影的票房表現,絕大多數電影都遵循著“高開低走”的客觀規律。
相比起虛無縹緲,難以捉摸的口碑效應來說,先期鋪天蓋地的宣發攻勢都是為了儘可能在電影上映之前掃清一切障礙,從而實現打響開門紅的效果。
如此這般,才有可能從院線和影院方手中爭取到更多的排片和資源傾斜,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說白了,一天三百六十五天,除卻旺季與淡季之分之外,熱門檔期也就那麼寥寥幾個,然而電影市場發展至今,早已經是僧多肉少的境地。
而隨著院線的建設和影院的普及,也讓電影這門大眾藝術真正擁有了大眾基礎,而不是停留在曲高和寡層面上的小眾愛好,並且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電影的好壞也全由市場評判。
在如今這個經濟蓬勃的市場之中,哪怕是再冷門的檔期和淡季之中,同檔期的電影少說也有個七八部電影互相競爭。
一部電影就是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影院一天的營業時間充其量也就十幾個小時,哪怕影廳再多,也不可能供應同檔期所有電影進行輪換播放。
資源始終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在資源分配上存在爭議,是亙古不變的旋律一般,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雖然淺顯易懂,但是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又談何容易。
絕對的公平,往往有時候才是不公平的,容易導致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局面出現。
而在市場經濟主導的環境下,一種相對公平的方式應運而生,那就是將選擇權交由市場決定,因為市場的口味總是飄忽不定的,更是難以捉摸的。
有了這麼一個難以捉摸的定量存在,就能夠做到相對公平,制衡了強者的為所欲為,也讓弱者可以有一線生機。
然而在規則內沒辦法為所欲為,不代表不可以使用各種盤外招來影響結果,其中最為直接的體現無疑就是宣傳了。
這就如同電影上映的三板斧一般,先透過宣傳開啟受眾面,再將受眾儘可能轉化為票房來打響開門紅,然後再用這份成績,爭取院線的排片和資源傾斜。
只要普羅大眾喜歡,那就證明有錢賺,只要有錢賺,那自然是誰也都不會跟錢過不去。
而毫無疑問,用四天狂砍12億票房的《戰狼2》,已經完美的用三板斧開啟了市場,如此強勁的收割票房能力,簡直就是活生生的一匹國產黑馬!
儘管比起在上半年一騎絕塵的進口黑馬,僅用2天就砍下10億票房的表現相比,這爆發力上差距依舊不止一星半點。
不過人家畢竟有7部前作的流量作為鋪墊,並且已經成為一個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的成熟IP,有這樣的表現也並不出奇。
退一萬步說,8比2大,這也很合理吧?
倘若這兩部片要是放在同一個檔期內,院線方可能還要糾結一下,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兩個都是下金蛋的公雞,虧待了誰都不合情理……
那就只能夠虧待其他影片了,最終這個檔期或許就會形成所謂的“雙龍戲珠”局面,對於同檔期的其他電影來說,則是“死亡檔期”。
事實上這種局面也並不少見,縱觀票房榜上排名靠前的那些個作品,哪一部作品不是在自己檔期內有著一枝獨秀的表現,以豔壓群芳的姿態創造了自己的票房紀錄。
對於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普羅大眾來說,這種情況自然是越多越好,再好看的電影也就2個小時,但是場外刀光劍影的戲碼,可比電影要好看太多了。
好在這種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局面並沒有出現,院方也不需要從中艱難取捨,在《戰狼2》證明了自己的票房收割能力之後,排片資源自然而然就朝著這部電影傾斜。
畢竟賺錢嘛,不寒磣。
而儘管網路上圍繞著這部電影展開的討論數不勝數,熱度更是居高不下,持不同意見的網友吵得不可開交,戰火不斷蔓延,而以影評著稱的某瓣自然也不會獨善其身。
儘管《戰狼2》票房表現強勁,但是其電影評分卻與票房曲線呈反比,某瓣開分更是僅僅拿到了6分及格分,對於某瓣而言無疑是穩定發揮。
畢竟據不完全統計,某瓣評分素有幾大潛規則,逢中自減,逢外必捧,除卻一些無可爭議的經典影片之外,絕大多數國產電影都難以在此取得高分。
能夠在這一套雙重標準之中脫穎而出的電影,那無疑都是能夠載入影史的上乘佳作,拿下各大電影獎項更是不在話下。
而儘管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持續的討論依舊能夠為電影帶來源源不斷的熱度,每一部商業電影都想要做到叫好又賣座。
然而二者之間,就如同魚和熊掌一般難以兼得,往往只能夠從中做出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