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下半場開始(第1/3頁)
章節報錯
隨著盛夏七月的腳步漸漸逼近,空氣也以肉眼可見的程度燥熱了起來。
沒錯,儘管空氣透明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是當其呈現扭曲的熱浪狀向不斷襲來之時,想必你對“肉眼可見”這一說法,必然會有感同身受的體會。
當室外的溫度持續穩定在三十幾度高溫的水準之上時,相信絕大多數人非必要,都不會願意在室外多做逗留。
而與炎炎夏日相得映彰的,或許就是如日中天的共享單車了,眼看2017年即將過半,然而共享單車行業熱火朝天的節奏卻從未間斷,甚至是愈演愈烈。
共享單車這一把火,似乎隨著炎炎夏日的步伐,逐漸在全國範圍內呈現一發不可收拾的燎原之勢,席捲了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五顏六色的單車填滿了街頭。
這讓原本空曠整潔的城市街道,一下子變得有些擁擠不堪了起來,尤其是市面上數以百家的共享單車企業應運而生,從小黃到小藍小綠和小紅……
別說是創業者有些迷糊了,使用者都得犯迷糊,這五顏六色的單車都快認不清哪家是哪家了。
真就是那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盛況一般,只不過古詩裡寫的是雪景,而這裡則是指共享單車行業的瘋狂。
如此壯觀的街頭一景,背後其實已經展現出了整個行業已經呈現出一絲朝病態發展的趨勢,只不過深陷狂熱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對此一無所知罷了。
同時,面對共享單車席捲全球的這股風潮之中,也有不少人對此感到迷惑不已,這腳踏車也算得上是歷史悠久的工業造物,從17世紀末期誕生一路走來,早已經經歷了數百年的洗禮……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國內的地位也算是達到了頂峰,作為結婚必備三大件之一,地位可謂是格外超然,而經典的三八大槓也因此成為了時代的烙印,成為普羅大眾對於七八十年代的記憶。
就這麼一個大家司空見慣,甚至早已經被時代“淘汰”的工業造物,怎麼到了今時今日竟然又煥發出了如此強勁的生命力呢?
就憑這麼一個勞什子的共享概念嗎?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僅僅只是用打造一個單車品牌的思路來做這件事情,那顯然整個專案的前景都十分有限,可供想象的空間也分外匱乏。
畢竟在這麼一條已經開拓了數百年的傳統賽道之中,留給後來者的空間無疑已經是微乎其微了,甭管是技術也好,創新也罷,顯然都沒有什麼突破口了。
往上加點動力,那就是摩托車,換成電力,那就是電動車,加個輪子,那不就是小三輪……
在這數百年的發展之中,在腳踏車的基礎上能夠鼓搗出來的么蛾子,顯然都早已經有人嘗試過了。
而縱觀腳踏車這數百年的發展歷史,不恰恰也是工業革命發展的一個縮影嗎?
作為誕生於十七世紀末期的工業地基,每個時代的代表性成就都與之有關,並且都能夠與其進行巧妙地結合,從而誕生出新的時代標誌。
而雖然前人已經將路都堵得差不多了,但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也創造了一種此前不曾有過的智慧結晶—網際網路。
在近二十年的蓬勃發展之中,“網際網路+”概念更是深入人心,萬物與網際網路結合似乎都能夠產生微妙的化學反應,從而脫胎換骨,煥發生機。
甭管是商業還是社交,在“網際網路+”概念的催化之下,都徹底改變了普羅大眾的生活方式。
哪怕是一些普羅大眾早已經習以為常的造物,有了“網際網路+”這一概念的注入,都能夠變得截然不同。
就連樸實無華的單車也是如此,從摩托車再到電動車,如今搖身一變又變換了一層身份,以“共享單車”的身份再度席捲而來。
在數以百年的工業發展史中,可謂是從未缺席,隨遲但到。
而單純從結構上下手,顯然已經找不到什麼突破口了,更何況哪怕是用最頂尖的工業技術和材料工藝進行堆砌,區區一輛單車的上限也就那麼高。
總歸是不可能做出花來的,既然結構不行,那就從概念下手,炒作和包裝永遠是無往不利的利器,也是揚名立萬,建功立業的手段。
縱觀歷史,對於成大事者,這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就像多智近若妖的諸葛孔明在出山之前,江湖上就已經開始流傳“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一般……
而“共享”這一概念的包裝,雖然賦予了腳踏車一層新的面貌,推動著其再一次站到了歷史舞臺之上,然而舞臺之下暗流湧動的本質,實則是華夏經濟蓬勃活力的一層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