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格林都不知道,該說自己老闆對這款遊戲信心十足呢,還是目光過於長遠了。

哪怕是英雄聯盟這款在短短三年之內登上世界第一寶座的遊戲,從09年公測之後,也是經過2年時間的鋪墊和磨礪,才在11年舉辦了首屆世界賽事。

雖然號稱是世界賽事,但是籠罩範圍也僅限於歐美地區,無論是場地還是賽制都相對簡單,後來也被無數玩家戲稱為“網咖聯賽”。

甚至不少人覺得,這首屆賽事,完全是英雄聯盟官方被迫趕鴨子上架的無奈之舉,畢竟隔壁的dota同樣準備舉辦了首屆世界賽事Ti1。

作為從始至終都將dota視為競爭對手的英雄聯盟而言,自然是不甘落後。

哪怕是倉促上馬,也是康慨解囊掏出十萬美刀作為總獎金池,邀請歐美當地老牌電競俱樂部參與。

儘管從現在來看,這十萬美刀的總獎池十分寒磣,但在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二高的賽事獎池,僅次於dota的Ti1。

雖然被戲稱為“網咖聯賽”,但是也正是靠著這一屆賽事的成功舉辦,將這款競技遊戲的發展推上正軌。

而首屆冠軍隊伍掏出來的看家本領1112分線戰術,也直接奠定了英雄聯盟的戰術基調,一直沿用至今。

甚至不止侷限於英雄聯盟這款遊戲,各種moba遊戲也以此戰術作為基礎,可謂是一舉改寫了moba遊戲的戰術格局。

從這方面的影響深遠來看,這首屆冠軍的含金量還是實至名歸的。

如今看來,正是因為英雄聯盟官方緊跟dota腳步的明智之舉,成功舉辦了首屆意義非凡的世界賽事。

進而促使英雄聯盟搭上了電競這輛高速列車,才讓這款遊戲的發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從而登上了世界之巔。

畢竟遊戲永遠只是遊戲,但是跟競技掛鉤之後,因此延生的各種榮譽爭奪,還有諸如“為國爭光”的使命感,足夠吸引玩家前赴後繼的參與其中。

而有了榮譽加冕,競技遊戲就不再只是遊戲,而是電子競技。

從“打遊戲能當飯吃啊?”到“打遊戲真的能當飯吃”,短短兩句話足以概括電子競技漫長的發展歷程。

而有沒有電競賽事,電競賽事成功與否,已然成為決定一款競技遊戲好壞的重要因素,同樣也是保障一款競技遊戲人氣基礎的基本盤。

只要市場還在,賽事就不會消失,賽事不會消失,遊戲就不會倒閉,玩家再怎麼流失,也會有新玩家出現,隨著賽事發展,說不定老玩家也會陸續迴歸……

這樣的良性迴圈發展,註定可以給一款競技遊戲提供源源不斷的血液,而不像有的遊戲,走著走著,就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而想要舉辦合格的電競賽事,所需要具備的條件還真不少,但是細數一下,周東昇現在手中的資源,還真就將將夠。

背靠豬廠遊戲這一棵大樹好乘涼,舉辦賽事方面有王校長的香蕉傳媒,作為2016年LPL聯賽的承辦方,絕對足夠專業。

贊助商和轉播平臺,周東昇跟幾大直播平臺的合作關係格外融洽……至於觀眾和人氣基礎方面的,反倒是最容易搞定的。

唯獨參賽選手這一塊,可能一時半會比較貴乏,但是一個嶄新的電競賽事舞臺加上名利雙收的誘惑,還會怕沒有選手參與嗎?

要是實在無人問津,周東昇不介意親自上場,過一過電競選手的癮,屆時拉上王校長,再動員IG俱樂部,加上自己的IM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