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說這些自然不是為了孫權著想,他一再強調戰場上不記私仇自然是為了讓淩統對甘寧的仇恨能夠減少一些,緩和淩統與甘寧的關係,歷史上甘寧與淩統就曾經化干戈為玉帛,成為好友,這說明淩統是能夠公私分明的。

只是如今甘寧的歷史已經隨著孫紹的到來改變了,他並不清楚如何才能化解這段恩怨,但甘寧已經效忠於他,是他手下頭號猛將,他自然不會任由淩統向甘寧復仇。

當然,淩統是江東第一個主動與他結交的朋友,二人兄弟相稱,孫紹自然也不希望傷害到淩統。

他只能儘可能的讓淩統明白,戰場上各為其主,生死相搏,死傷難免,雙方都沒有錯,這不能以私仇而論。

當然這話也是說給徐盛聽的,徐盛跟他一起合作了許久,孫紹也能感覺到徐盛打心裡對自己是服氣的,他也曾經暗示自己才是徐盛想要的明主,但徐盛卻一直不曾表示效忠。

孫紹自然不信徐盛會不明白他的暗示,徐盛之所以這樣很明顯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認為孫紹勢單力薄,縱然天縱奇才,在如今的形勢下,也難以逆轉乾坤。

孫紹就是要告訴徐盛,江東在孫權的治理下雖然看起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其根基就有問題,要想在這樣的根基上成就大業,基本就是痴人說夢。

徐盛低調隱忍,卻絕對不是沒有雄心的人。孫紹就是要讓徐盛選擇,是根基有問題但實力強大的孫權,還是實力弱小,但能夠洞悉事理的孫紹!

徐盛早就猜到了孫紹給淩統說這番話的意思,但真正思考到江東以及自己前途的時候,他才隱隱明白孫紹說這話的意思——再一次暗示他,孫紹才是他的正確選擇。

此時提到了私仇,淩統也想起來自己還有仇在身,從來到江夏他一直處在見到孫紹的喜悅中,加上孫紹一直牢牢掌控著談話的主題方向,淩統一時間還真忘了問起甘寧來。

孫紹見到淩統面色變化,知道淩統終於還是想起這事兒來了,他了解淩統的個性,知道對淩統這樣的人,最好的是自己將事情說出來,這樣雖然淩統當時反應可能會很激烈,甚至是翻臉,但冷靜下來之後會就會記起來孫紹至少坦坦蕩蕩沒有欺騙於他。

淩統看著孫紹,眼神有些迷茫,也有些憤怒,孫紹不待淩統開口,搶先說道:“公績,我今天給你說這些,是想讓你明白,戰場之上各為其主,就算是有所損傷,也不該以私仇而論。”

淩統咬著嘴唇,沉聲道:“大哥是在為甘寧開脫嗎?”

孫紹正視淩統,回答道:“甘寧確實已經歸降於我。只是此言絕非開脫,而是理該如此。遠的不說,就是江東陸氏,他們全族在我父圍攻廬江城的時候,死傷有百一二十人,宗族直系死傷過半,說起來陸氏與孫氏仇深似海!可為何陸氏依舊為江東孫氏效力呢,為何不將陸氏剷除,反而還要扶持陸氏,讓其壯大呢,孫氏難道就不怕陸氏懷恨在心,在發展起來之後,反戈一擊對付孫氏嗎?”

淩統咬著嘴唇不說話,但他的眼神並不服氣。

孫紹繼續說道:“因為陸氏和孫氏都清楚,那時候雙方各為其主,於私來說雙方確實有仇,可於公來說,我父親並沒有錯!”

陸氏與孫氏的事情,淩統自然是知道的,聽孫紹這麼說,他心中也不由得有些動搖,可是他畢竟復仇執念極深,一想到自己將孫紹視為大哥,如今這個大哥卻在為他的殺父仇人開脫,他心中怒火更加熾熱。

淩統想起來那時候孫紹緊隨自己向孫權請命,要殺了黃祖為孫堅復仇的事情,更加覺得孫紹只是為了給甘寧開脫才這麼說的。

他盛怒之下更是口不擇言,抗聲道:“說得好聽,如果真如你所言,你祖父死在黃祖手下也是各為其主,為何討虜將軍與你一樣,不曾忘記殺了他報仇雪恨?難道對你孫紹的私仇就是私仇,就能報之;對我淩統的仇人,就不能論私仇了嗎!”

淩統這話說的極為放肆,不僅直接打臉孫紹,更是將孫權也一起罵了,甚至孫堅都被牽扯了進來,那真是把江東之主的祖孫三代一起罵了!

徐盛急忙喝止道:“公績慎言!還不快向工資道歉!”

淩統冷笑著看著孫紹,眼中盡是不服,孫紹嘆了口氣,對徐盛說道:“文向,今日我跟公績的話,還請務必保密,莫要讓第三人知道!”

徐盛連忙點頭,拱手道:“公子放心,文向絕非是多言之人!”

徐盛既然答應,孫紹自然相信他會說到做到。

看著滿臉不服氣的淩統,孫紹心中反而有些欣慰,至少淩統並沒有直接翻臉拂袖而去,這說明他之前公戰私仇的理論,淩統還是聽進去了的,否則也不會在這裡跟他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