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世人崇尚信義,信是誠信,義卻不僅僅是江湖義氣,更是公理,是春秋大義。

即便是諸侯攻伐,也往往找個理由,避免讓天下覺得自己是不義之師!

孫紹正色道:“孫氏與黃祖的恩怨,與其他卻有有些不同。我祖父乃是江東之主。所謂君主無私事,君主之仇乃是國仇!除此之外,就連曹操都不曾為了私仇而處置張繡!當年曹操為了寡婦鄒氏,被張繡殺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還有心腹愛將典韋。曹操不恨張繡嗎?但他依然厚待張繡,就是因為曹操明白這個道理!”

淩統冷笑不止,他大逆不道的話已經說過了,此時更是沒有顧忌,哂笑道:“說來說去,你孫紹的祖父就比我父親金貴,所以報仇是理所當然,我淩統的殺父之仇就只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了!”

孫紹理解淩統心中的憤怒,甚至自己都有些不忍心,不過他更加明白,今天必須要讓淩統心服,否則以後淩統都不會原諒自己,除非是他願意殺了甘寧!

孫紹點頭說道:“公績之言,雖然有些大逆不道,卻並不是沒有道理!”

淩統見孫紹不僅沒有因為他大逆不道的話而生氣,反而說自己說的有道理,心中怒火也消去不少,他依舊怒視著孫紹,臉色卻不知不覺的緩和了不少。

孫紹見狀嘆了口氣說道:“公績當真以為叔父興師江夏是為了報仇嗎?”

淩統一愣,下意識回答道:“難道不是嗎?”

孫紹看向徐盛,問道:“此次攻伐江夏之前太史世叔與文向曾經推導過此戰勝負,文向,當初你與世叔推測此戰勝負如何?”

徐盛聞言苦笑道:“我與太史將軍都覺得此戰必敗!”他雖然不願意牽扯進甘寧與淩統的事情,但孫紹既然問到他,他也只好如實回答。

淩統聞言一下子蒙了,他不解的問道:“那為什麼還要打這一仗?”

孫紹冷笑一聲,似是自言自語道:“是啊,文向和太史世叔都能看出來此戰必敗,那為何叔父還執意要打這一仗呢?是因為太史世叔能夠想到的結果,叔父和魯子敬想不到嗎?”

淩統雖然憤怒,但理智尚存,聞言答道:“這不可能!魯肅如果這點能耐沒有,討虜將軍怎會如此器重於他?”

孫紹點頭道:“你說的不錯,叔父和魯肅一定能夠想到,但他們還是堅持興兵,因為此戰的目標並不是江夏,而是大都督!”

淩統聽得滿頭霧水,徐盛卻是冷汗淋漓,他低頭說道:“公子……我不勝酒力……”

“文向何必驚慌,今日之言,天下絕不會有第四個人知道。”孫紹打斷徐盛想要離席的話,對淩統說道:“公績是不是不明白,為何要對付大都督?”

淩統機械般的點點頭,孫紹石破天驚的說道:“因為主弱臣強,大都督功高蓋主,叔父需要一場敗仗來降低大都督在軍中的影響力!”

淩統被孫紹這話震得目瞪口呆,這一刻他真的連仇恨都忘記了。

徐盛苦笑不止,如果有選擇,他肯定不願聽到這些話,有些事情心裡明白就可以了,真正說出來,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他知道,孫紹這麼做,只怕也有逼他站隊的意思,甚至不是逼他站隊,而是逼他倒向孫紹。

今日他們這些大逆不道的話一旦傳出去,孫權怎麼可能還會容得下他們!

孫紹繼續說道:“所以此戰才不是為了報仇!甚至第一次討伐江夏的時候,報仇也不過是第一位的,更重要的是垂涎江夏,報仇不過是興兵的大義罷了!”

淩統只覺得如同被雷劈中一般,腦袋嗡嗡作響,孫紹的話給他的衝擊力太大了,他一時間根本反應不過來。

孫紹卻不給淩統反應過來的機會,繼續說道:“公績,如今亂世,諸侯混戰,誰不是高舉義旗,說自己佔著大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號稱遵從王命,其實誰不知道那都是曹操的命令?劉備口口聲聲喊著興復漢室,然其所作所為哪樣不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實力?更不要說益州劉璋,聲稱要保境安民,誰不知道他斷絕蜀道,不過是為了獨霸蜀中而已。對他們來說,除了利益,其他都不值一提。你信不信,叔父雖然以復仇興兵,可如果黃祖真率城歸降,叔父不僅不會殺了黃祖,反而會厚待於他!”

“大哥,也許你說的是對的,只是父仇不共戴天,請恕我不能從命!”淩統低頭沉思許久,最終還是咬牙搖了搖頭,他臉上怒色盡去,代之以迷茫之色。

“公績,你的心情大哥能夠理解!你放心,你既然執意復仇,我也絕不會坐視不理,我會盡全力幫助你!”孫紹見淩統已經認可了自己講的道理,心中已經放下大半,於是順著淩統的話說道。

淩統愕然道:“大哥願意幫我殺了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