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有限,孫紹在上游積蓄的水量有限,山洪很快就平息下來,不過這已經足夠了。

由於提前在高處安排了觀察手,決堤的訊號傳送的不早不晚,正是東州兵全軍出擊,士卒在河谷最聚集的時候,這一場短暫的大水將直接將近半的東州兵捲到河流下游,生死難料。

張任痛心疾首,他明明知道水攻是黃忠反敗為勝的唯一手段,可最終還是敗在了大水之下,這樣的結果比兩軍交鋒直接被擊敗更讓他難以接受。

益州最後的精銳東州兵一戰而墨,張任看著被洪水肆虐過後一片狼藉的河谷,看著岸邊沒有被沖走,滿面惶恐計程車卒,張任強打起精神,讓身邊計程車卒結陣迎戰,但身邊計程車卒們卻毫無反應。

張任知道再也無力迴天,也無顏再見劉璋,他面對著成都的方向跪地拜了三拜,然後忽然拔劍自刎。

雷銅雖然是跟張任同時逃到岸邊高地,但他被洶湧計程車卒擠到了一邊,待他發現張任揮劍自刎想要阻止的時候,卻是鞭長莫及,只能眼睜睜看著張任倒下,跪地痛哭。

張任的死並沒有激起東州軍的同仇敵愾,反倒是摧毀了他們最後的希望。

大水過後,兩岸其實還有近兩萬的東州兵並沒有被洪水捲走,但他們的戰鬥意志已經被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水完全摧毀,面對反身再次反身還擊的黃忠和在此地設伏的沙摩柯援軍,東州兵幾乎是本能的放下武器,跪地投降。

待黃忠找到張任屍體的時候,他也不禁長嘆一口氣,連連搖頭,惋惜不已。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張任雖然是對手,甚至差點將黃忠他們逼上絕路,但也正因這場戰鬥,讓黃忠認識到了張任的不負善戰之名,因此惺惺相惜。

黃忠令人將張任的屍體保護好,自己則去向孫紹彙報。

孫紹得知張任竟然自刎而死,同樣惋惜不已,張任可是益州文武之中他最想要得到的大將,他原以為不是劉備,沒有龐統之死,自己拿下益州後很有可能將其收入麾下,沒想到他竟然死在這裡,死在了自己的計策之下。

黃忠在江州一直與孫紹有信使往來傳遞訊息,所以孫紹雖然沒有與張任正面交鋒,但從黃忠傳來的信中,他也瞭解到張任穩中出奇,深諳兵法正奇相合之道,一般的計策根本對他沒有效果,這也是他對江州那般擔心的原因。

不過在預測到曹操南下的訊息即將傳到成都的時候,李異那一句「福兮禍兮」提醒了孫紹,這個訊息讓張任知道以後,確實是一場災難,但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張任行正兵出奇兵,一般的計策難以引其上鉤,但這個訊息卻足以讓他相信黃忠的撤退是迫不得已,而不是誘敵深入,只要張任信了這一點,帶兵追殺黃忠的敗軍,那麼這次行動就成功了一半。

接下來便是如何伏擊,擊敗張任,張任率領的是益州最精銳的東州軍,其戰力不容小覷,若是僅憑黃忠的敗軍和沙摩柯的蠻軍,其兵力加起來還不到東州軍的一半,並且黃忠軍久戰疲憊,戰力大減。

並且張任熟知兵法,這次追擊不可能對黃忠反身伏擊沒有準備,只要他提前做好準備,即便是遇到伏擊,東州軍也能很快的鎮定下來,到時候正面交鋒,佔據兵力絕對優勢的東州軍未必會輸。

所以,要想擊敗張任,孫紹還要藉助外力,藉助自然之力,說到自然之力,水、火是孫紹最先想到的。

常言道:水火無情。漢末三國時期,幾乎每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都伴隨著水和火的身影。

曹操奠定霸主的官渡之戰,是靠著烏巢的一把大火,助曹操完成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壯舉,擊敗了兵力更為強大的袁紹。

天下三分的赤壁之戰,也是一場火攻助孫劉聯軍再

次完成了以少勝多的壯舉,粉碎了曹操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成就了周瑜名垂青史的佳話。

還有關羽的襄陽之戰,也是靠著水淹七軍,讓關羽名震華夏。

還有之後蜀吳的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將蜀國從巔峰直接打入地獄,從那以後,蜀國便再沒有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如今巴郡和巴東郡都是連日陰雨,火攻並不具備條件,最有效的手段當然是首推水攻,實施水攻的地方,孫紹也是精心選定的。

首先臨江城以北的地點就不用考慮了,過了臨江城就離永安很近了,張任應該不會在準備不充足的情況下來攻打永安。

從江州到臨江這一段路程,總共有三條河流,從南向北依次是東河、龍渠河以及孫紹選定的這條渠溪河。三條河之中,渠溪河離永安最近,這讓孫紹有更加充足的時間在上游築壩蓄水,同時也可以儘可能消耗張任的耐心和東州兵的體力。

計劃制定好以後,在短短兩三日之內築壩截水,僅憑沙摩柯的蠻軍人手也很短缺,好在賨人首領龔巴再次給與了孫紹最大的幫助,在他的帶領下,附近的三萬賨人子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投入到工程之中,這才讓孫紹在短短的三日之內築好了簡易的攔水大壩。

當然孫紹的計劃做的匆忙,沒有法正在一旁參謀,他的計劃還是漏出了破綻,這個破綻就是他只顧著攔水蓄水,卻忽略了下游水文的變化,由於他在上游蓄水,導致下游的河水水位暴跌,熟悉水文的人一眼便能看出異常。

幸好黃忠軍中還有鄧艾,他雖然對水文知識並不瞭解,但之前經過東河和龍渠河的時候,他便特意觀察過兩河的水位情況,與黃忠退到渠溪河的時候,他一眼便看出了破綻。

張任追擊甚急,此時再稟告孫紹已經來不及了,若是讓張任看出破綻不下河谷,那麼孫紹所有的計劃都將付之東流。

危急時刻,鄧艾與黃忠商議過後當機立斷,在河谷南岸擺下陣勢,讓張任以為他們是被追得急了,被迫殊死一搏。

張任追到此地的時候,已經有半日不曾下雨,因此對水攻的警惕性已經見底了不少,加上黃忠結陣迎戰,他自然而然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全殲黃忠軍上,因此忽略了渠溪河僅僅沒過膝蓋的河水水位。

待蓄水壩被放開的時候,滾滾洪流沖垮了東州軍,孫紹終於在形勢極度不利的情況下,利用曹操南下訊息傳到益州的機會,在賨人部落的幫助下,利用天氣和當地地形,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最終艱難的反敗為勝,戰勝了張任,並且擊潰了益州最後一隻強軍——東州軍。

伐蜀之戰打到這裡,孫紹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喪失了東州軍和蜀中第一大將張任之後,劉璋已經沒有繼續進攻孫紹的能力了,只是連番大戰之後,黃忠的先鋒軍也損失過半,暫時孫紹也無力向成都發動進攻了。

雖然張任之死讓孫紹有些鬱悶,但他並未將自己的不開心表現出來,因為他明白這一戰贏得是多麼艱難,他麾下的將士付出了多少鮮血和生命,現在好不容易勝了,他必須要表現出足夠的興奮和喜悅,讓麾下的將士們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勝利。

孫紹將目光投向東方,口中喃喃自語道:「曹操,益州我已經擺平了,不知道我的荊州,你可拿得下來?」

荊州戰場的荊南軍此時也向曹軍發起了反擊,在龐統和諸葛亮的策劃下,反擊的第一戰在西陵城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