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捨身忘死,壯志凌雲(第1/2頁)
章節報錯
作為同宗的孫賁原本打算背叛孫紹,而與孫紹並無血緣之親的周瑜,卻從曹操南下開始,便做好了全力相助的打算。
那時華佗受孫紹之託,一葉扁舟直抵江夏,此時周瑜已經纏綿病榻,多日不曾理事。華佗抵達江夏,當日執勤的周泰得知來的是神醫華佗的時候,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即將華佗引入城中直奔周瑜府邸。
小喬知道華佗來了,差點高興地掉下淚來,趕緊將華佗和周泰帶到周瑜病榻之前。
華佗只看了一眼周瑜,眉頭便皺得緊緊的,待給周瑜仔細檢查過之後,臉色更是陰沉得要滴出水來,小喬只看了華佗臉色,便嚇得花容失色,幾乎暈倒。
周泰的心也幾乎沉到谷底,倒是周瑜雖然面色蒼白,就連嘴唇都幾乎毫無血色,他還是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老神醫,若已經無可救藥,便不必再為***心了。」
華佗聞言倒是露出幾分敬佩之色,道:「老夫行醫一生,薄有微名,見過的將死之人,不下百人,他們見到老夫,無不欣喜若狂,以為必能得救。然老夫亦不過是凡夫俗子,並無迴天之術,大多數時候老夫能做的也不過是略微減輕他們的痛苦。然而即便如此,他們知道老夫亦無能為力的時候,或痛哭流涕,或怨天尤人,甚至對老夫破口大罵者,亦不在少數。都督見我不喜,即便失望,亦是不悲不怒,生死看淡,真英雄也!」
周瑜聞言微笑道:「神醫過譽了!瑜非英雄,只因深知,生死有命,不可強求,若是因此失態,徒惹恥笑,故而強顏歡笑罷了。」
華佗搖頭道:「貪生怕死,人之天性也!那些激動不能自抑之人難道不明白將軍所說道理嗎?都督氣度恢宏,談笑風流,讓人心折,不愧周郎之名。」
小喬見華佗對周瑜極盡讚美,雖然與有榮焉,但她更關心的還是周瑜的身體情況,眼見二人遲遲沒有說到重點,心中著急不已。
周瑜看見小喬擔憂著急的樣子,想到這些日子小喬常常以淚洗面,不想在讓她有片刻傷心,於是直接問道:「老神醫,在下身體究竟如何,還有多少時日,請不必避諱,直言相告。」
華佗聞言又是搖頭不止,讓旁人見著更加著急,華佗卻恍若未覺,繼續說道:「都督征戰多年,多有暗傷,還曾中過毒箭,餘毒未清,如今毒入五臟,傷及經脈,神仙難救啊!老夫如今也只能盡力而為,只要都督能夠聽從老夫建議,一面服用一些益氣補血的溫和藥物,一面練習老夫自創的五禽戲,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平心靜氣,安心休養,如此一來,雖然不能讓你夫妻白頭偕老,多活個三年五載,問題應該不大。」
眾人聽到華佗說出神仙難救的話,心中已經絕望,但聽到華佗後半句,卻是個個喜出望外,對於周瑜現在的情況來說,再活三五年,已經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了。
小喬從知道華佗到來之時充滿希望,到後來又被華佗的表情和話語徹底跌入谷底,沒想到後面還會再次峰迴路轉,情緒如此劇烈起伏,到現在已經難以自已,雖然是笑著向華佗行禮致謝,但眼淚卻是難以抑制,流個不停。
周瑜見狀掙扎起身,想要替小喬擦淚,但他實在力不從心,小喬見狀顧不得擦淚連忙將他扶起靠著自己坐起來,華佗寫了一個方子,都是一些溫和的補氣血藥物,接著又將周瑜養傷的忌諱一一寫下,讓周瑜以及服侍他的人都要牢記,之後又取出銀針,為周瑜行針活血。
華佗行針完畢,周瑜臉上竟然難得的恢復了一點血色,周泰等人連連驚呼:「真妙手回春也!」
華佗對他們的恭維不假辭色,豎眉罵道:「都督體虛,氣血不通,我以針灸為他疏通經絡,但時效有限,需要每天一次,直至七日方可。你們就不要在這裡礙事,打擾都督休息了。」
周泰等人連忙告退,華佗行針也頗費體力,暫時無事也被帶著去客房休息。
周瑜受傷痛折磨,已經多日不曾好生休息,被華佗針灸之後,只覺渾身暖洋洋,說不出的舒服,就那麼靠著小喬,沒一會兒竟然沉沉睡去。
周瑜這一覺睡得極沉,待醒來時已經是次日清晨,小喬見他醒來,立刻端上依照華佗所教加入藥材的藥粥,周瑜胃口大開,連吃了三碗,看得小喬高興不已。
剛剛吃完早膳,華佗又來為周瑜施針,待施針完成後,卻沒有讓周瑜再去休息,而是讓他跟著學習五禽戲。
五禽戲是華佗在《莊子》「二禽戲」的基礎上創編的養身健體之法,其動作主要仿效了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透過這些動作的演練,可以讓身體筋骨舒展,達到舒經活絡,強健體魄的作用。
周瑜初習五禽戲,一遍動作做完便大汗淋漓,華佗隨即讓他今日到此為止,並告訴他以後演練五禽戲,只要練到渾身出汗便可,以免過猶不及。
周瑜發了一身汗,氣色明顯好轉,更難的是打完之後又覺腹中飢餓,胃口大開,小喬連忙又為他盛上一碗熱粥。周瑜此時的情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已經有了明顯好轉,夫妻二人對華佗感恩戴德,想要重謝。
華佗卻連連推脫,只說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若是貪圖報答,並不會專程來江夏。
周瑜和小喬自然知道華佗是受了何人之託,對孫紹也更加覺得親近。
華佗一連為周瑜施針七日,周瑜的身體已經明顯好轉,不僅能夠行動自如,渾身氣血暢通,也不再需要華佗透過針灸為其疏導,華佗見周瑜已經可以自行休養,便再三告誡周瑜定要心平靜氣,安逸閒適,不可操勞,不可動氣,叮囑完畢這才飄然而去,返回長沙。
之後的時間周瑜便按照華佗的要求進食,鍛鍊,身子果然一日好過一日,當週瑜得知孫紹已經率軍打入益州後,周瑜大感欣慰,認為暮氣沉沉的益州和懦弱多疑的劉璋根本擋不住孫紹的進攻。
眼見孫紹氣候已成,周瑜覺得他也不再需要自己的幫助了,而自己對妻子和兒子虧欠良多,於是決定卸下大都督的職務,回江東與妻兒度過最後幾年的時光。
小喬期盼這一日已經太久了,自然不會有任何意見,周瑜於是寫親筆信向孫權請求卸任大都督職務。
孫權早知道周瑜已經病重,連起床都困難,推測周瑜可能已經時日無多,因此並沒有著急讓人取而代之。對於周瑜病重,孫權既感到不捨,又有點期待,當然他並不是期待周瑜去死,只是期待周瑜能夠放下兵權。
現在周瑜親筆請辭,並且原因也不容拒絕,這已經是對孫權和周瑜最好的結果了,孫權於是准許周瑜請辭,令程普前往江夏,統御江夏兵馬,並以朱然為輔。同時賞賜周瑜一座府邸,以及大量財物奴僕,讓其能夠安安心心享受生活。
就在程普即將到達江夏,周瑜就要正式卸任的時候,曹操蓄謀已久針對荊州的軍事行動開始了,曹軍出動騎兵十萬,步卒五萬,突然發難,舉世震驚。
訊息傳到江夏的當晚,周瑜心緒難平,夜不能寐,獨自坐在院中,長吁短嘆,顯得十分糾結。
小喬見周瑜神情,怎麼會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若是以往,她必定會支援周瑜,可如今周瑜身體剛剛好轉,他們好不容易又贏得了幾年的時間,她如何捨得,如何願意?
周瑜在院中嘆息許久,小喬只當不清楚周瑜心思,為他披上披風,道:「夫君,你身體剛剛好轉,夜裡風涼,還是快快回屋歇息吧。程老將軍明後天也該到了,你要好好養足精神,回建業可還需要在船上待上好幾天呢?」
周瑜點了點頭跟小喬回到屋中,任由小喬給他備好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