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書院中,諸葛亮與龐統在涼亭中相對而坐。

龐統應該是孫紹麾下最瞭解諸葛亮能力的三個人之一,另外兩個一個是孫紹,另一個則是趙雲。這兩人在長沙的時候,就沒少想辦法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二人如今一個在益州前線,一個坐鎮江陵,來找諸葛亮最勤的就是龐統了。

二人同為襄陽青年才俊,以鳳雛臥龍之名並稱於世,就連授業恩師都是相同,二人說是同門也不過,說起對諸葛亮的瞭解,龐統應該還在孫紹之上。

諸葛亮選擇出山輔佐劉備失敗,讓諸葛亮的聲望、評價都跌入谷底,但對諸葛亮知根知底的龐統卻不會有半點小看他。

劉備的失敗,其過錯並不在諸葛亮,甚至不在劉備身上,他們在當時的局勢下,已經做得足夠好,可以說就算曆史上管仲樂毅復生,也未必能做到劉備和諸葛亮的程度。在諸葛亮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輔佐下,劉備憑藉區區一縣之地,對抗統一了整個北方的曹操,曹操治下如同新野的縣,當數以千計。

劉備便是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縱橫捭闔,借力打力,不但沒有被滅亡,甚至越打越強,在聯合江東打贏了赤壁之戰後,一度成為這次大戰最大的受益者。

可惜他們遇到了孫紹,他隱藏在暗處,不讓別人看到他尖利的爪牙,讓強大的對手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然後在孫權、劉備和曹操還在爭奪荊州北部的肥肉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鯨吞荊南三郡,完成了荊州南部的統一,也堵死了劉備向南擴張的道路。

如果劉備的對手不是孫紹,可能不會有人發現劉備與張松的密謀,如果真的讓劉備進入了益州,那就當真是龍入大海了,就算不能戰勝曹操,憑藉益州的關山險隘和劉備帳下的人才濟濟,要滅亡劉備的勢力,除非劉備和諸葛亮都死了。

如果劉備的對手不是孫紹,荊南四郡即便統一了,也不可能有能夠對抗荊州北部的實力,荊南四郡原本都是窮僻小郡,要人口沒有人口,要錢糧沒有錢糧,集四郡之力還不如襄陽一郡,拿什麼去對抗統一了荊州北部的劉備?

但是孫紹卻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扭轉了荊南經濟落後的局面,不僅要錢有錢,要糧有倆,就連人口也透過接納流民,編戶蠻人的辦法,得到了巨大的增長,最終透過水軍的優勢,讓劉備恐有精兵強將,卻無用武之地,最終在江東背盟反戈一擊的情況下,在武陵和江夏輸得一敗塗地,再無翻身的機會。

所以諸葛亮的失敗,在龐統看來非戰之罪,亦非人之過。

如今孫紹伐蜀,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也讓龐統更加迫切希望諸葛亮能夠出山,臥龍鳳雛雙劍合璧,輔佐孫紹共創大業。

諸葛亮面對龐統一次次的招攬,卻始終只有一個回答:時機未到。

再一次拒絕龐統之後,諸葛亮給龐統斟上一杯,自己也喝了一杯,笑著道:「士元,你們如今攻打益州,這麼重要的時候,你必定是日理萬機,怎麼還有時間陪著我這閒散人喝酒?」

龐統無奈的飲了一杯,道:「正因如今事務繁多,才需要你出山相助,不曾想你竟然油鹽不進。我知道你心高氣傲,不願居於人下,此事不難,只要你肯出山,我必懇請主公,退位讓賢!」

諸葛亮搖頭,反問道:「若是你我位置互換,我退位讓賢,請你出山,你可願意?」

龐統想了想搖頭苦笑,他們都是一類人,既有非凡的才華,也有非凡的傲骨,他們都不甘人下,卻也只願接受自己本事掙來的位置,而不是他人的贈予。

諸葛亮見狀岔開話題道:「看士元如今神情,想必大軍進行的十分順利吧。益州自上而下,安於享樂,不思進取,山頭林立如一盤散沙,敵不過你們也是正常,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們

似乎對北方也並不擔心,難道僅僅是因為曹操嫁了一個女兒?」

諸葛亮如今還不是孫紹帳下之臣,他如此問原本有些突兀,但龐統卻巴不得諸葛亮多知道一些天下大事,好勾引起諸葛亮不甘寂寞的心,於是笑著道:「若僅僅是曹夫人,主公和我自然不會如此放心。實際上,曹夫人入府之後,主公和我都曾心有疑慮,不過經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可以肯定曹夫人並沒有為曹操通風報信。此外,曹操裁撤軍隊,陣仗不小,王啟也曾親自去許昌,證實此事。另外各地探子傳回來的情報,也都沒有任何異常,這些情報加起來,我們才相信曹操確實想要停戰,休養生息,整頓內政,主公也是那時候決定興兵伐蜀的。」

諸葛亮對荊南的情報能力,還是相當認可的,既然龐統他們覺得各地情報傳回來都沒有問題,那諸葛亮也不好再質疑什麼,只是他依舊眉頭緊鎖,因為他不相信曹操和孫權會眼睜睜看著孫紹征服蜀地。

江東世族被孫紹禍水南引的策略成功吸引,如今已經與交州開戰了,江東並沒有同時在幾個方向開戰的能力,只要緊守隘口,問題不大。諸葛亮也對孫紹以同宗親情挾持民意,以利益誘導世族對付孫權的手段拍案叫絕。

但曹操方面卻不一樣,就像孫紹破壞劉備入蜀一樣,孫紹入蜀之後,危害可能比劉備入蜀更大,曹操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現在各種情報反饋的結果卻是完全相反,難道曹操真的是老糊塗了?

龐統對諸葛亮知之甚深,見他眉頭緊鎖的樣子就知道他依然不相信,於是繼續道:「孔明,你這謹慎的態度與那趙雲還真是一模一樣!」

龐統於是將當初軍議之時,趙雲因為幷州和幽州的情報沒有而擔心的事情說了一遍,諸葛亮聽完道:「子龍確實與一般大將不同,從不貪功冒進,不過顯然你們並沒有採納子龍的建議。」

龐統笑道:「難道你也覺得不該出兵?」

諸葛亮也笑了,說道:「自然不會,無論幷州幽州如何,中原、關中兵力大減卻是事實,如此良機,若是錯過,恐遭天譴。不過萬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子龍的擔憂也不能置之不理。若我決策,必然是立刻興兵,同時馬不停蹄繼續向北方打探並、幽甚至是塞外的訊息。」

龐統拍案道:「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我當時便是如此建議,主公也同意了。並且就在今日,我收到了最新的情報,如今塞外鮮卑幾個部落聯合,有攻打北境的意圖,正因如此,我才徹底放下心來,有空與孔明小酌幾杯啊!」

諸葛亮聞言陷入深思,過了不久,他忽然睜開眼睛道:「此訊息只怕有詐!」

龐統大驚,道:「孔明此言何意?」

諸葛亮搖頭嘆道:「士元,你們還是被勝利衝昏頭腦了!我且問你,鮮卑幾部聯合,意圖攻打北境,這麼大的事情,如今連我們都知道了,若此訊息屬實,曹操可能最近才知道嗎?」

龐統想了想,搖頭道:「理當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