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孟達再現,簡雍心變(第1/2頁)
章節報錯
簡雍自然知道來人是誰,他頭也不回答道:「子度,你又要勸我轉投孫紹?」
此人姓孟名達,字子度,曾經也是益州的***,與張松、法正都是不甘寂寞之輩,因不滿劉璋的安於享樂,不思進取,最初想要投曹操。
三人約定由張松借出使之名投靠曹操,獻出益州山輿圖,沒想到曹操不喜歡張松的無禮和長相,慢待張松,張松受辱後放棄了投曹,轉而聯絡劉備,想要迎劉備入川。
只是此事瞞得過張松,卻瞞不過早知道此事的孫紹,在孫紹重點關注下,得到了張松勾結劉備的證據,東窗事發,張松被當場殺死,法正逃出益州流落京南,後來輾轉投入孫紹帳下,成了如今孫紹伐蜀的軍師。
當時另一個重要的逃犯孟達卻是自此彷彿從人間蒸發了一樣,下落不明,杳無音信。
孟達自然沒有人間蒸發,當初張松東窗事發,法正在巴東離成都比較遠,時間充足所以能夠在追捕到達之前逃出了益州,而孟達當時卻在成都不遠的綿竹,當孟達得知事情敗露的時候,追捕文書幾乎同時到達了綿竹,孟達連家都沒回,險之又險的逃出綿竹,之後孟達發現逃出益州的道路、關隘到處是抓捕他的人,要逃出益州根本不可能。
孟達能夠青史留名,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向益州外逃命的時候,孟達卻選擇了反其道而行之,徑直喬裝往成都而去,在成都附近的鄉里躲了一陣,待風頭過去,更是直接混入了成都。
孟達這一手燈下黑玩得漂亮,那時候整個益州能夠逃出去的道路關隘到處是抓捕孟達的人,反倒是風暴中心的成都,幾乎沒什麼人在意此事。
直到幾個月後,搜捕無果所有人都以為孟達已經逃出了益州。
如今已經不是群雄並起的時代了,經過幾十年的廝殺,天下已經沒有剩下幾個諸侯了,孟達一時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他在益州多年,結識了不少反對劉璋的朋友,在這些人的掩護下,孟達乾脆就安心在成都隱居起來,同時一邊打探法正的訊息,這一來是對朋友的關心,二來若是法正混出名堂,他也好前去投靠。
當他知道法正逃出益州後鬆了口氣,後面聽到荊州傳來的訊息,說是法正投靠了孫紹。
起初孟達以為這不過是謠言,因為他也認真思考過為什麼事情會敗露,通多調查張肅以及分析利害關係,最終孟達也猜測他們與張松的事情被揭發,很可能與長沙孫紹脫不開關係。
到了孫紹在曹操、周瑜的眼皮底下搶佔了江陵,孟達幾乎可以確定他們失敗就是孫紹在從中作梗,所以孟達並不相信法正會投靠孫紹。
直到現在孫紹伐蜀,其先鋒黃忠,而隨行的軍師正是法正,孟達這才相信法正確實投靠了孫紹。得到這個確切的訊息後,孟達立刻想到也去投靠孫紹,因為他知道法正絕不會輕易認主,若是法正都能認可孫紹,那麼孫紹必定是一個值得追隨的明主。
不過孟達轉念一想,如今孫紹風頭正盛,自己若是這麼隻身前去,不過是錦上添花,未免讓孫紹小覷,就算有法正推薦,只怕孫紹也未必肯重用他,於是孟達便想要帶功歸順。
孫紹伐蜀,其目標自然是攻破成都,而他如今正在成都,這不是天賜良機麼?
至於若是孫紹打不到成都,那孟達也不在意,那時候孫紹兵敗他再去投奔,至少也是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可重要太多。
要在孫紹兵臨成都的時候作為內應,其自身實力自然是越強越好,成都城中對劉璋不滿的豪強勢力不在少數,集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只是這些人中包括他自己在內,都沒有一個武力超群的大將,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些烏合之眾若沒有一個強力的大將領導,只怕也難以成事。
在成都找一個劉璋的反對派容易,但要找一個反對劉璋的將領,卻是難如登天。
成都及附近的城池只有一支兵馬駐紮拱衛,那就是劉璋直屬的東州軍,劉璋雖然昏庸懦弱,但卻知道軍權的重要性,特別是趙韙叛亂之後,劉璋更加意識到了東州兵的重要性,對東州兵將士更加優厚,因此這些東州兵雖然軍紀敗壞,但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都不弱,最重要的是對劉璋忠心耿耿。
但孟達依然很快物色到了這樣一個合格的目標,此人正是劉備的義子劉封。劉封的武功在高手如雲的劉備帳下,確實顯得平庸,但在益州,能夠穩穩勝過他的,卻不超過五人,而這些人幾乎都不在成都,因此若能將劉封拉拉攏過來,那成事的幾乎最少可以提高三成。
只是孟達與劉封卻從沒有接觸過,加上劉備的覆滅孫紹也是其中推手之一,雖然後面孫紹在長沙為劉備等人舉行了盛大的祭典,對劉備等人也推崇備至,但劉封究竟如何看到孫紹,孟達心中卻沒有底,因此他並不敢親自與劉封接觸。
孟達於是想到了透過簡雍與劉封聯絡,將他們一同拉攏入夥。簡雍進入成都之後,孟達便與其見過一面,那時候孟達並沒有投靠孫紹的心思,簡雍看在孟達曾經與劉備共謀的交情上,不僅沒有出賣孟達,甚至將孟達引為知交好友。
孟達有了投靠孫紹的念頭後,便開始勸說簡雍一起轉投孫紹,當然他並沒有對簡雍說出自己的計劃,只不過這時候簡雍因為劉璋收養阿斗,對劉璋感恩戴德,因此被簡雍果斷拒絕了,甚至要與孟達斷絕關係。
簡雍自此再沒見過孟達,今日阿斗剛被送回來,孟達如此迅速的找過來,甚至知道了阿斗在劉璋府上的遭遇,可見劉璋府上,定然有孟達的眼線。
孟達對簡雍極其瞭解,知道發生今日之事後,簡雍不可能再信任劉璋,知道這是勸說簡雍的絕佳機會。
對於簡雍的問題,孟達乾脆利落的回答道:「憲和兄,你如今帶著阿斗,除了孫紹,我實在想不到誰還能容得下你們。」
簡雍眉頭一皺,孟達的話正中他的軟肋,如今他什麼都可以不要,但唯獨想要保護阿斗一生,但作為劉備的獨子,天下間能夠讓阿斗平安一生的地方,卻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