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幾個兒子曹丕處事頗有乃父之風,如今為魏公世子;曹植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喜愛;曹彰好為將,如今在冀州統領大軍,坐鎮北方;而曹衝則是幼年早夭,令人惋惜。

除了這幾個兒子,曹氏後輩之中曹操最中意的便是養子曹真。

曹真原本姓秦,其父是曹操部下,後來捨命救了曹操一命,此後曹操便將曹真收養,並賜姓為曹,督促其學文識字,視若親子。

曹真也不負曹操厚望,年紀輕輕便見識不凡,且隨軍出戰頗有戰功,顯露出不凡的帶兵天賦。

曹操剩下的幾個兒子唯有曹彰能夠為將,在意識到曹真的統兵天賦之後,曹操便有意培養曹真,想讓其成為曹氏新生代的領兵大將,待他與曹仁、夏侯惇兄弟去世以後拱衛曹氏基業。

曹真也是首次跟賈詡、程昱、于禁、夏侯淵等曹氏集團最頂尖的文臣武將一起議事,此時曹操突然發問他也愣了一下。

不過曹真也是沙場拼殺出來的,只是稍微愣了一下,便拱手道:「此時我軍有三

條路可行,其一就是追擊劉備,若如此行事,應該可以在劉備入川之前將其截住,徹底消滅劉備這個大敵,但如此一來,江陵就將落入江東之手。」

曹操微微頷首,卻並不點評,鼓勵的說道:「繼續說下去。」

曹真見曹操臉上並無失望之色,心中大定,繼續說道:「第二條路便是南下直取江陵,將劉備交給江東軍,若如此行事,則有可能走脫了劉備,並且我軍距離江陵最遠,江陵依然有可能被江東捷足先登。」

曹真頓了一頓,繼續道:「其三便是兵分兩路,一路去追劉備,一路去搶江陵,若如此行事,可能一舉兩得,也可能兩樣皆失。」

曹真說完,略帶侷促的看向曹操,曹操問道:「沒有了?」

曹真忙答道:「主公若選擇分兵,曹真願親領一路兵馬,日行三百里,為主公奪下江陵!」

曹操面色不變,不置可否,問曹仁道:「子孝,你怎麼看?」

曹仁毫不猶豫的答道:「荊北之地除了我們還有周瑜,甚至孫紹的兵馬也有可能佈局其中,孫紹與我們沒有打過交道,敵友不明,江東雖暫時是盟友,但並不可靠,隨時都有翻臉的可能,因此分兵之事,萬萬不可。」

曹操看向曹真,曹真面色通紅,拱手道:「多謝將軍提點,曹真受益匪淺。」

曹操讚許的點了點頭,對曹真的態度很滿意,曹真在練兵統兵上確實有一手,但處理各方勢力關係方面,還顯得很稚嫩。

曹操並不介意,畢竟曹真還年輕,還有機會學習,此外還有一點,曹真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兒子,若是表現得太過優秀,曹操反而會擔心。

像現在這樣比普通子弟優秀很多,但卻並沒有優秀到超過曹丕、曹植的程度,曹操就很滿意。

曹操又看向賈詡,問道:「文和就不要藏私了嗎,有何高見,快快道來。」

賈詡微微欠身,不緊不慢道:「如今形勢,臣以為我軍要麼奮起直追,擒獲劉備,或俘或殺,要麼便現在回軍襄陽,坐觀成敗。」

賈詡此言一出,不止是曹真,就連曹仁、夏侯淵也面露疑惑之色,曹操佯裝不懂繼續問道:「為何不去江陵呢?」

賈詡知道曹操早已經胸有成竹,這樣問也不過是借自己之口解釋給曹真等人,於是耐心解釋道:「此時江陵必然已經被孫紹佔據,我們若不取,江東軍可能與孫紹搶奪江陵大打出手,若是我們去,則必然被他們聯合抵抗,因此江陵這趟渾水目前還是不趟為妙。」

「至於為何我斷定江陵必為孫紹所得,那是因為孫紹早就對江陵垂涎三尺,並且江陵與武陵的公安港只有一江之隔,這是天然的優勢,無論是我軍還是江東軍,都無法比擬。」賈詡識趣的不等曹操再問,繼續解釋道。

「就算是孫紹會突然加入,先生又為何如此斷定孫紹此時一定已經行動了呢?」曹真疑惑問道。

賈詡笑道:「非我斷定,這是孫紹自己告訴我的啊。」

見曹真一臉迷茫的樣子,賈詡只要繼續解釋道:「子丹當真以為給我們報信劉備棄城而逃的是我們自己的探子嗎?」

「那人必是孫紹派來的,或者是孫紹派人將這個訊息告訴我們的,孫紹的目的便是想要借我們的手殺了劉備。他既然連這些情報都能打探得到,自然是對江陵垂涎三尺,圖謀已久,早有佈局,因此江陵此刻必然已經是孫紹的囊中之物。」賈詡不厭其煩的繼續解釋道。

曹真還想問賈詡又是如何斷定探子的訊息就一定不是自己打探得到的,曹操卻面帶微笑的問賈詡道:「既然文和已經看破孫紹借刀殺人之計,那麼文和可能猜出我會如何決斷?」

賈詡苦惱的搖了搖頭道:「公聖心獨斷,賈詡實在猜不出

。」

曹操哈哈大笑,又看向曹真,問道:「子丹,如果是你,你如何選擇?」

曹真想了想,猶豫的答道:「既然已經知道是孫紹之計,我們當然不能遂其心願,還是撤軍為好!」

曹操搖頭,看著曹真,嚴肅的道:「子丹,你記住,我們如何動作與是不是別人的計策無關,而是要以行動是否對我有利為判斷依據,切不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就比如眼下,孫紹想要借我們的手除掉劉備,但劉備乃當世梟雄,他一日不死,我一日難安,所以即便是孫紹的計策,這次也必要除之而後快!」

曹真低頭受教,曹操教導完曹真,立刻下令全軍全速前進,趕往劉備入川必經的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