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除之後快(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紹心中的疑問很快便有了答案,兩地探子相繼來報,諸葛亮用誘敵再伏擊的策略對付曹軍和江東軍的追兵,但兩邊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江東軍那邊,先鋒大將潘璋輕敵冒進被張飛、關平伏擊,損兵折將,慘敗而歸。
而曹軍那邊,曹操卻識破了諸葛亮誘敵之計,並且將計就計,讓于禁帶兵猛追,自己則率領大部隊落後二十里跟著。
于禁的部隊遭到陳到軍的伏擊,關羽也率軍包抄于禁部,于禁早有準備,他御下有方,臨危不亂結陣抵抗,關羽、陳到猛攻一陣,見難以討得便宜便想要撤走。
此時曹操率大軍趕到,雙方混戰一場,關羽、陳到兵力不足,寡不敵眾,最終戰敗,只能率著殘兵敗將且戰且退。
得到這兩個訊息,孫紹眉頭緊皺起來,龐統和法正也沒有了下棋的心思,三人各自沉默著思考著對策。
他們原本是想借曹軍或者江東軍之手除掉劉備,可如今江東軍大敗而回,曹軍雖然有機會追上劉備,但曹操既然已經親臨一線,他必會看破孫紹的借刀殺人之計,既然看破了孫紹的計策,曹操又豈會遂了孫紹的心意?
「士元、孝直,咱們借刀殺人之計怕是行不通了,曹操親自領兵追趕劉備,只怕他也存了與我們一樣的心思,要盡獲其眾,然後收為己用啊!如此情形實在出乎我們預料,以你二人之見,我們當如何行事?」孫紹悶聲問道。
龐統與法正對視一眼,說道:「如何行事卻要看主公如何選擇,曹操雖然已經出發,但他們畢竟距離較遠,我們如果現在出兵,也未必會落在他們後面,並且公績與士載已經早早地在前方埋伏,要擒獲劉備,我們依然佔有先機。」
法正接著說道:「所以現在就看主公是要活捉劉備,還是要除了劉備。如何選擇的利弊我們之前便商議過。主公,此時該下決斷了,否則一旦讓曹軍佔得先機,選擇權便不在主公手上了!」
孫紹猶豫再三還是難以決斷,這時候忽然又有情報從長沙傳來,孫紹開啟情報一看,面色鉅變,勃然大怒道:「令華成點起八千兵馬,士元守城,孝直跟我我立刻去追!」
孫紹說完殺氣騰騰的讓親兵開始披甲,城中追擊的兵馬早在渡江之前就已經定下了,此時集合速度也極快,前後不到一個時辰,孫紹便領著華成、法正及八千兵馬出城向西追去。
龐統則是待孫紹走了之後,這才回到帥帳撿起紙條,只見紙條上赫然寫著:「趙雲離城,去向不知!」
「難怪主公如此動怒,唉,這一次劉備只怕在劫難逃了。」龐統嘆了口氣。
江夏城,周瑜已經收到潘璋兵敗的訊息。
周瑜本不打算處罰潘璋,畢竟勝敗乃是兵家常事,更何況潘璋還是孫權的心腹愛將,自己剛剛被調到江夏,此時因為打了敗仗便處罰潘璋,孫權難免會認為周瑜是藉此表達對孫權的不滿。
周瑜只是當眾斥責了潘璋一頓,並讓他自己將兵敗經過寫成戰報,送給孫權,潘璋自知理虧,加上週瑜如此處置已經稱得上寬大,於是安然領罰。
然而當被張飛釋放的俘虜逃回江東大營,眾將得知潘璋當時竟然臨陣脫逃,棄士卒於不顧的時候,紛紛暴怒,紛紛懇請周瑜嚴懲潘璋。
周瑜麾下幾員大將這幾年一直跟隨著周瑜屯兵柴桑,在柴桑操練兵馬。
周瑜這三萬兵馬都是他們一手操練,孫權將潘璋調到周瑜麾下的時候並沒有撥給一兵一卒。
周瑜不願拂了孫權的面子,不僅讓派潘璋出任先鋒官,更是從手下眾將手中各抽調出一部,合計一萬兵馬歸潘璋節制,這些兵馬都是他們一手操練起來的,但這潘璋竟然毫不珍惜,棄師而走,這不僅讓眾將鄙夷,更是讓他們感到憤怒。
潘璋的行為也讓周瑜極為憤怒,於是立刻找潘璋興師問罪,沒想到潘璋卻矢口否認。
此時若是潘璋認罪,周瑜最多也就是將潘璋押解回建業,讓孫權自己處置,然而潘璋卻矢口否認,死不認罪,並且其有恃無恐的樣子,徹底惹惱了周瑜。
周瑜治軍嚴謹,賞罰分明,並且愛兵如子,這才能贏得江東士卒的擁戴,潘璋此次損兵折將原本就該重罰,周瑜不予追究,已經是壞了自己的原則。
潘璋臨陣脫逃棄師而走,實在是將士卒性命視如草芥,這已經越過了周瑜的底線,若不是看著孫權的面子上,周瑜早就下令將他軍法從事,即便如此周瑜也打算問罪過後便將潘璋押解回建業,讓孫權自己處置。
但潘璋卻有恃無恐,以為周瑜不敢出自他,這徹底激怒了周瑜,周瑜面色冰冷,下令將潘璋拿下。
潘璋大為錯愕,周瑜之前的不在乎讓他以為周瑜不敢得罪孫權,沒想到周瑜一旦狠下心來,還是那個江東說一不二的大都督,說殺便要殺了他以正軍法。
潘璋此時才知道不該激怒周瑜,連忙跪地認罪請求周瑜寬恕,周瑜卻是不肯鬆口,關鍵時刻江東其他大將連忙一齊為潘璋求情。
眾將求了許久周瑜才鬆口免除潘璋斬首之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改判當眾脊杖五十,立即執行。
潘璋被當眾打了五十杖,饒是他體魄強健,也被打的半死不活,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當眾行刑讓他成為了軍中的笑話,讓他感覺到了無盡的屈辱。
第二日潘璋便藉口養傷要求回建業,周瑜並沒有阻攔,直接任其離開,然後親率大軍向江陵進發。
曹軍大營,擊敗關羽和陳到的伏兵之後,曹操下令就地修整。
此時曹操正與隨行的文臣武將一起商議大軍行止,參與商議的不僅有賈詡、程昱這樣老謀深算的謀士,也有身經百戰的大將於禁、夏侯淵、曹仁,也有曹氏中生代的大將曹休,但是曹操卻沒有問他們的意見,而是直接看向了在座最年輕的小將曹真。
曹操貴為一方諸侯,本身也是好色之徒,兒子生了一大堆,但是最得他疼愛的兒子卻只有五個,分別是曹昂、曹丕、曹彰、曹植和曹衝。
諸子之中曹昂隨曹操征討宛城張繡的時候,張繡歸降,但曹操納了張繡叔父之妻鄒氏,不堪受辱的張繡降而復叛偷襲曹操,曹操猝不及防,這一戰不僅損失了愛將典韋,曹昂也在這一戰之中為了救曹操,死於亂軍之中。
這一戰是曹操征戰生涯的恥辱,他的正室妻子也就是將曹昂從小養大的丁氏,也因為此事不肯原諒曹操,與曹操決裂,到如今依舊不肯原諒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