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劍指益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紹回到長沙的時候,曹操也與孫權達成默契,班師回朝,孫權果然按兵不動,並沒有趁機進攻,自此關中、荊州兩場大戰徹底落下帷幕,久經戰火的神州大地再次迎來了久違的平靜時光。
孫紹也趁機給自己好好放了個假,一連半個月他都將庶務全部甩給龐統、蔣琬,自己則專心陪著妻兒,享受這難得的悠閒時光。
半個月的時間一到,孫紹便收斂心神,再次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畢竟如今他雖然有了一定的根基,但相比於曹操、孫權,他的勢力還實在是太過弱小。
黃月英也沒有閒著,自從有了龐統、馬良等人之後,她便很少再參與到孫紹與謀士們的謀劃之中,將全部的注意力放到了科技院上。
在太史慈的衣冠冢前,孫紹再次與龐統、蔣琬、法正一起商議勢力下一步擴張的方向。雖然沒有諸葛亮,但是龐統等人同樣是當世俊傑,沒有任何意外,大家一致認為伺機攻取江陵,然後以江陵為跳板攻入西蜀是最佳選擇。
北方曹操、東邊孫權都明顯強於己方勢力,以弱攻強實屬不智,而南方的交州雖然物產豐富,但是到處都是崇山峻嶺、深山密林,地廣人稀,若是和平時期得到交州,能夠投入大量的資源開發發展,數十年之後收穫必然不菲,然而如今戰亂四起,無論是孫權還是孫紹,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開發交州。
見大家想法一致,孫紹立刻再次確定奪取西蜀的戰略規劃,讓大家各自開始準備,只要時機一到,便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益州。
法正看著孫紹、龐統以及蔣琬就這麼草草定下進攻益州的計劃,皺眉道:「主公、士元、公琰,不可輕敵啊!劉璋雖然闇弱,但入蜀之路僅有西陵到秭歸一條道路,這條路雖然不比劍閣那邊的蜀道艱險,但同樣崎嶇,極為難行!並且在張松之事以後,劉璋對荊州防備極嚴,夷道、西陵等城對來往客商盤查極嚴,稍有風吹草動便緊閉城門,更糟糕的是入川之路曲折崎嶇,無論是強攻還是偷襲都極為艱難。」
法正看向孫紹幾人,見他們雖然都不住的微微點頭,似乎是對他的提醒聽進去了,但看他們面色卻沒有半分緊張,根本就沒有將自己說的放在心上。
法正又氣又急,不由自主提高了音調,道:「主公!」
孫紹見法正急了,卻不慌不忙的指著法正,對著龐統、蔣琬笑著道:「看看,孝直還急了!」說完又忍不住笑出聲來。
龐統、蔣琬也忍俊不禁,蔣琬畢竟忠厚,連忙拉著法正的手,笑道:「孝直,非是我等輕敵,實在是攻入西川的計劃,我們在三年前便已經開始佈置,該議的該討論的,都已經商量完了。」
法正愣了一下,隨即不可思議的說道:「三年前便已經開始佈置?那時候主公可剛剛在長沙站穩腳跟吧?」
也難怪法正覺得不可思議,畢竟才在一郡站穩腳跟,便立刻想到了幾年後鯨吞益州,這胃口也太大了,這不是高瞻遠矚,說難聽點這跟白日做夢沒多少區別,不過蔣琬後面的話卻讓法正更加無語。
蔣琬繼續說道:「其實主公考慮此事還是在他身處江東的時候,那時候他便自己制定了立足荊南,進取益州,最後逐鹿中原的戰略!」
法正真想說一句,蔣公琰,你這拍馬屁也太過分了吧!
那時候孫紹才多大,最多十五六歲,天下或許有如此深謀遠慮之人,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有十五六歲的少年能夠做到如此!
當著孫紹的面,法正雖然沒有將這話說出來,但他一臉不信的神情大家卻同樣看得分明,蔣琬還要解釋,孫紹卻笑著擺了擺手。
如果是他自己,他確實沒辦法做出如此的規劃,但他有了超越時代的見識,同時又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所以才能
想出來這樣的戰略規劃。他這也算是剽竊了諸葛亮的成果,雖然這世上不可能有人知道,但他還是要點臉的,並不願以此是誇耀。
「孝直,你覺得入川的最困難的是什麼?是攻打堅守的城池嗎?」孫紹不願解釋自己提前規劃的事情,但還是要先打消法正的顧慮。
法正想了想,搖頭道:「依我之見,入蜀最難的並非是攻打城池,而是時機和補給!」
法正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在場眾人都是心智超絕之輩,並且對入蜀之事商議多次,法正只說了這一句話,他們便知道法正對入蜀之戰看得極為透徹。
所謂時機就是進攻益州的時機,就如同孫紹不會坐視劉備入川一樣,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都不會坐視孫紹佔據益州,所以出兵的時機非常重要,只有在曹操、孫權都沒有能力出手干預的時候,才是他們入蜀的最佳時機。
除了其他勢力的干預,入蜀之難,一在於山川險隘,易守難攻,二在於山路難行,補給困難。
山川險隘,若是在精明強幹的主君領導下,幾乎不可能被攻破,但劉璋闇弱,西川雖然不乏能征善戰之將,劉璋卻不能用之,因此只要士卒精銳、指揮得當,山川險隘並非不能奪取。
但是山路崎嶇,補給不便的問題卻是極難解決。歷史上即便是諸葛亮也未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他屢次北伐,無論前期多麼順利,只要一戰失利便不得不退回漢中的原因。
從荊州入川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困難,如果不能解決,即便暫時能夠攻取入川路上的幾座城池,只要補給跟不上,一切都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