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回到荊北,劉備、諸葛亮已經做好了在江上血戰的準備,然而讓他們意外的是整個過江的過程風平浪靜,他們甚至沒有看到一艘來自江東或者荊南的戰船。新

諸葛亮很快就明白了孫紹的意思,他苦笑著給劉備解釋道:「孫紹這是放我們回去與江東廝殺啊!這個孫紹二十不到的年齡,在武陵被我們窮追猛打守了這麼久,在佔盡優勢的時候卻依舊說放手就放手,如此城府,讓人心驚。如此可怕的對手,我們卻低估了他,這一場我們敗得不冤。」

劉備冷哼一聲,道:「此子隱忍之深,實在與年齡不符,我想不只是我們,孫權、曹操以後遇到他的時候,也未必能討得了好!這一次我們太低估了武陵的實力,輕敵冒進,輸的心服口服,只希望能夠回去重整局面,與他再較量一次!」

諸葛亮聞言點了點頭,隨即看著越來越近的江北岸,苦苦思索如何能夠挑動曹操與孫權的爭端。

諸葛亮經過反覆思索,已經想到在如今的局面下,荊北不可能獨子面對曹操與孫權的夾擊,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曹孫之爭,唯有這兩個強敵開戰,劉備方能贏得喘息之機。

劉備順利渡過長江返回江北的訊息很快傳到江東軍中,江東軍此次偷襲荊北,並沒有動用前線的周瑜大軍,而是以魯肅親自訓練的新軍及江東內地調來的軍隊組成,以魯肅為統帥、朱然為副。

魯肅得到訊息發出了與諸葛亮類似的感慨,他原以為孫紹定然忍不下被劉備打到荊南本土的氣,不會放劉備回到江北,沒想到孫紹竟然真的忍住了,放了劉備回來。

此時江夏還在糜芳、傅士仁手上,二人目前並未歸降!

糜芳、傅士仁跟隨劉備多年,多少有些忠心,加上江夏兵精糧足,城池堅固,二人自然不願投降,甚至差點直接殺了魯肅派去的第一批使者。

糜芳、傅士仁二人投降的訊息是魯肅放出去,為的是瓦解荊北軍軍心,削弱劉備各部的抵抗意志。

憑藉這個訊息,烏林以東各縣幾乎是望風而降,江東軍幾乎是兵不血刃便取得了烏林以東除了江夏意外所有的城池,唯有烏林以西關羽掌控的區域仍然在拼命抵抗,但各部軍心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渙散。

魯肅放出這條訊息,除了削弱還留在荊北的劉備軍各部軍心,也有借刀殺人之意,在他想來,一旦劉備得知江夏已失的訊息,必然想要立刻引兵北返,但孫紹豈會甘心放劉備回到江北,只要孫紹將此訊息散播出去,劉備軍必然軍心大亂,孫紹輕易便可戰勝劉備,甚至將劉備永遠留在武陵。

只要劉備死在武陵,荊北軍群龍無首必將大亂,不僅江夏兵不血刃唾手可得,甚至江陵關羽、襄陽陳到都有可能為了給劉備和張飛報仇,投入江東帳下。

如此一來,江東不僅能夠取得荊北之地,還能將劉備麾下文武收入囊中,可謂一舉多得。

沒想到孫紹竟然能夠忍住將劉備留在武陵的誘惑,不僅放劉備回到江北,甚至聽說還帶回了近萬的兵馬,這可就讓魯肅有些頭疼了。

如果不能在劉備整備兵馬率軍來奪烏林之前拿下江夏,那麼駐軍烏林的自己,則會被江陵和江夏兩面夾擊,然而江夏城池高大堅固,城中兵精糧足,當初周瑜強攻數月也不曾拿下,如今要短短几日拿下江夏談何容易?

但若拿不下江夏,腹背受敵之下,即便有水軍掩護還有退路,但若如此灰溜溜的逃回去,那自己在軍中威望勢必一落千丈,以後還如何統領江東兵馬?

魯肅絕不容此事發生,他思索再三,決定親入江夏,說服糜芳、傅士仁來降。

魯肅一旦下定決心,立刻讓心腹招來朱然,他此去江夏,雖然有一定的把握,但他必須做好自己回不來的準備,他魯肅可

以有萬一,但江東軍不可以有。

把朱然叫來,託付兵符,就是為了以防萬一,萬一他一去不回,江東軍便由朱然統領,迅速撤回江東。

朱然聽說了魯肅要孤身前往江夏城說服糜芳、傅士仁來降,大驚失色,勸道:「先前派去勸降的使者差點被殺,軍師豈可親自冒此奇險!」

魯肅笑道:「糜芳、傅士仁不敢擅殺使者,這說明什麼?說明這二人不敢得罪我們,說明他們並無誓死抵抗之心,這是在給自己留後路啊,若非如此,我豈敢以身犯險?義封放心,此去最壞的結果便是勸降失敗,他們不敢拿我怎麼樣。」

朱然心道若是最壞的結果真是如此,你又何必將我叫來交待軍中之事?他也看出魯肅去意已決,知道多勸無益,再加上魯肅剛才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於是拱手道:「預祝軍師馬到成功,軍中之事,然必不負所托!」

魯肅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穿了一身白色的袍服,只帶了隨從一人,施施然向江夏城下走去。

自從烏林以東失陷以來,糜芳與傅士仁二人輪流守在城牆上,以防備江東軍偷襲奪城,如此已經數日,二將都已經身心俱疲。

昨夜守在城牆上的是糜芳,他此時還蜷縮在城門樓中,聽到腳步動靜立刻警惕的睜開眼睛,卻見是心腹家將糜壽。

「出什麼事了,莫非江東軍準備攻城了?」糜芳站起身來,一邊活動筋骨一邊問道。

「不是,是魯肅再城下請見將軍?」糜壽回道。

糜芳甩了甩頭,暗想魯肅這個時候見自己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