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岸邊,荊北軍士卒正在匆匆登船,自從趙雲被留下斷後,劉備便率領大部隊向江邊急行軍,經過兩日不眠不休的趕路,終於在申酉之交到達了江邊。

這一段江岸既不平坦,江水水流速度也不慢,可以說並不是適合做碼頭的好地方,但是這附近樹林茂密,亂石如林,從遠處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

淩統與馬謖、鄧艾合兵一起摧毀了公安港之後,根本沒有想到荊北軍會還有一處隱藏著戰船,加上當地地形,這裡沒被發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諸葛亮也是未出仕之前遊歷天下時曾經到過此處,知道有這樣一處藏船之所,所以在南下之後便讓趙雲悄悄將部分戰船從公安港開出藏到此處,原本他只是為了以防萬一,沒想到還真的用上了。

荊北軍士卒到達江邊之後,前軍沒有半刻鐘休息便開始有序登船,後軍則是一邊休息一邊隨便吃一些乾糧,並非是劉備不知道將士的疲憊,只是他們實在是沒有時間。

此處雖然隱蔽,但荊北軍還有數千人,這麼多人突然出現在這裡,只要有巡江的武陵水軍戰船經過,一定會發現此處的異常,以他們如今的情況,一旦被武陵水軍發現,他們就只能放棄還未登船計程車卒。

三萬荊北軍如今還在大隊的已經不足萬人,如果再丟下幾千人,就算是回到荊北,沒有兵馬他們又拿什麼去擊退江東軍呢?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損失慘重,只剩下不足萬人,諸葛亮藏在此處的戰船也不足以裝載那麼多士卒。 @

劉備、諸葛亮、張飛三人站在江邊一塊巨石上,看著關平指揮士卒有序的登船,眼見士兵已經登船大半,劉備一直緊繃著的臉,終於緩和少許。

諸葛亮鶴氅綸巾,江水吹得他衣袂飄飄,彷彿神仙一般出塵飄逸,他看著滾滾長江,面上依舊帶著微微的笑容,心中卻在不斷盤算回到江北之後要面對的局面,以及破局之策。

一向咋咋呼呼的張飛此時卻出奇的安靜,他的眼神並不在登船計程車卒身上,也沒有心情去看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他一直死死的盯著他們來時的路,期盼那個熟悉的身影出現。

三人心思各異,雖然站在一起,彼此卻沒有說話,不知道過了多久,眼見最後一批士卒也要登船了,劉備長出一口氣,道:“三弟、軍師,我們也上船吧!”

諸葛亮應了一聲,跟著劉備跳下大石頭,張飛卻還是看著來路,彷彿沒有聽到劉備的話,劉備自然是知道張飛在等什麼,他輕輕拍了拍張飛肩膀,安慰道:“三弟放心吧,以那孫紹對子龍的喜愛,子龍即使兵敗被俘,也絕不會有性命之憂的!”

張飛聽到劉備提到趙雲,這才回過頭來,悶聲道:“當初子龍奮不顧身解了新野之危回來的時候,大哥不是說過再不辜負子龍了麼?何以今日又讓他斷後,大哥莫非沒有看到子龍當時失望的樣子?”

劉備抿著嘴沒有回答,諸葛亮連忙解釋道:“翼德,主公也是局勢所迫,情非得已啊!留下子龍,憑藉他與孫紹的關係,至少還能保的一命,若是其他人,只怕性命難保!如此情況下,主公難道要留下你或者關平、廖化嗎?”

張飛哼了一聲,氣憤道:“即便如此,也可與子龍好言相商,以子龍的忠義,他也必會答應。軍師也可給子龍謀劃一二脫身之策,以子龍之能,即便是全軍覆沒,他也能殺出重圍,像二哥曾經一樣過關斬將殺回荊北!大哥卻是毫不顧忌子龍的感受直接當眾下令,這不是直接逼迫他接受命令嗎,這讓他情何以堪?”

劉備卻依舊沒有回答,張飛大怒道:“大哥,我們兄弟以信義立於天下,子龍與我們雖無結拜之情,卻有兄弟之義,他為了大哥出生入死,赴湯蹈火,從無怨言,大哥如此做,豈不讓人寒心?”

面對張飛怒氣衝衝的質疑,劉備眼眶漸漸紅了,嘴唇微微顫抖,卻說不出話來。

。(下一頁更精彩!

諸葛亮長嘆一聲,對張飛說道:“翼德,你錯怪主公了!”

張飛看向諸葛亮,眼中怒火卻沒有半分減弱,恨聲道:“軍師,你倒是說說,我哪裡說錯了?”

諸葛亮正要解釋,劉備抬手製止,示意讓他自己來說,諸葛亮稍退,劉備站到張飛面前,看著他的充滿怒火的眼睛,不閃不避的說道:“新野我已經負了子龍一次,為此我心中愧疚常常不安,此次又如何會再次行差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