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遠交近攻,西涼兵起(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在劉備為了表達誠意,也沒有隱瞞說動馬超為父報仇,攻打關中的事情。
既然曹操被拖住了,那麼魯肅唯一的擔憂也就沒有了,於是與孫權一起秘密與劉備達成協議,默許劉備攻打荊南。
當然魯肅為了防止諸葛亮使詐,也要求必須得到馬超出兵的確切訊息,這個約定才算生效。
與魯肅的謹慎不同,馬超得了劉備的書信,立刻便決定出兵攻曹。
劉備在信中先是追憶了與其父馬騰相識的日子,接著說到他和馬騰都是獻帝衣帶詔託付的忠臣,理當共伐曹操,同保漢室。之後便是馬騰事敗被殺,劉備痛心疾首,雖然兵微將寡,屢敗屢戰,但依舊與曹操周旋,從未有過退卻之舉。
如今赤壁之戰,曹操元氣大傷,劉備又佔據了最為富庶的荊州北部,實力大增,更有討虜江東孫權引為外援,如今他已經與孫權約定好共同北伐,劉備自取宛城,孫權並進淮南,邀請馬超共襄盛舉,出兵攻打關中,如此一來曹操首尾不能兼顧,必定一敗成擒。
馬超見信大喜,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立刻聯絡韓遂及其他西涼豪強,商議出兵攻打關中之事。
馬超為馬騰長子,英勇無雙,少年成名,十四歲就一舉擊敗了當時西涼第一勇將閻行,威震西涼。
又因為馬超生母為羌女,身負羌人血統的馬超被當地的的羌人部落瘋狂推崇,稱為「神威天將軍」,在西涼羌人部落的威望比馬騰、韓遂都要高。
馬騰被曹操召入朝中之後,馬騰的部下就全部交由馬超統領,因此馬超年紀輕輕便稱為手握重兵的一方諸侯。
馬超少年得志和,心高氣傲,自然不願一輩子窩在西涼苦寒之地稱王稱霸,他覬覦關中之地已非一日兩日,這才在得知劉備、孫權聯合北伐之後如此興奮。
如今的西涼之地軍閥遍地,不過馬超、韓遂勢力龐大,因此其他軍閥都以二人馬首是瞻,馬超只要說服了韓遂,西涼聯合攻打關中便勢在必行。
韓遂是西涼金城郡人,他本不是官宦世家,只是郡中小吏,後來得到當時的金城太守殷華賞識,提拔了他。殷華故去後,韓遂以舊吏的身份為將殷華靈柩送到其老家,這才被舉為孝廉,正式步入仕途。
韓遂沒有背景,出身寒微,仕途也並不順暢,一直到中平元年才迎來轉折。
那一年大中原地區爆發了黃巾之亂,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但也是在那一年,西涼也爆發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叛亂。
當時由於東漢官僚腐敗,西涼官府對羌人的盤剝壓迫,激起了羌人的反叛,後來朝廷派兵鎮壓,羌人不敵乞降,待朝廷大軍一走,又繼續反叛,羌人降而復叛,叛而再降,週而復始,持續了近百年的時光。
東漢末年的涼州三明,就是三個鎮壓羌人反叛最得力的三個人。羌人的反叛成就了「三明」的威名,也耗光了東漢的國庫,那時候朝廷每年的賦稅都用在了平叛羌人之亂,甚至是入不敷出。
到後來朝中大臣甚至當庭提出放棄西涼的主張,可見當時羌人之亂給東漢王朝帶來的負擔有多重。
中平元年這一次羌人之亂中,羌人首領北宮伯玉劫持了當時身為涼州從事的韓遂和邊章,脅迫他們一同叛亂。
自此韓遂便開啟了他的傳奇人生,後來被迫從賊的韓遂便一發不可收拾,與邊章一起被推舉成為賊首。
再到後來叛軍越打越強,隨著實力的壯大,韓遂的野心也越發膨脹,帶著叛軍橫掃西涼,連敗官軍,韓遂領兵一路打到陵園附近,就連大名鼎鼎的皇甫嵩、董卓都沒能在韓遂手上討得好處。
韓遂聲勢大振,叛軍數量一度達到十萬眾,天下為之騷動。
韓遂、邊章自知十萬之眾雖然兵力不小,但他們毫無根基不可能在關中立足,恰逢天降異象,二人心生退意,退兵時被董卓追殺,大敗而回。
兵敗的韓遂趁機殺了邊章、北宮伯玉等首領,自此一家獨大,成為叛軍唯一的首領,之後他圍攻隴西,又策反數名涼州軍官,殺死了涼州刺史耿鄙,企圖獨霸西涼。
當時耿鄙的司馬便是馬騰,馬騰臨陣反戈殺了耿鄙,加入了叛軍,並與韓遂共同推舉王國為首領,再次攻略三輔。
但是這一次朝廷叛軍早有防備,王國久攻陳倉不克,被韓遂、馬騰廢除,二人又想推出涼州名士閻忠,閻忠不願,憤恨而死。
韓遂、馬騰都不願作為叛軍首領,至此所向披靡的西涼叛軍分崩離析,互相攻伐不止,涼州軍也逐漸式微。
馬騰原本勢力不如韓遂,但自從馬超成長起來,一舉擊敗了韓遂手下頭號猛將閻行,又得到羌人部落擁護支援,逐漸坐大與韓遂分庭抗禮。
韓遂縱橫西涼數十年,其心機城府自然不是馬超所能比擬的,劉備信中雖然說的好聽,三家共伐曹操,但那兩家真的會出兵嗎,韓遂深表懷疑。
只是馬超催促甚急,韓遂軍休養多年,但涼州貧瘠,這些年的休養生息不僅沒有讓韓遂軍勢更加壯大,反而由於多年不戰,他的威望竟然日漸衰弱,如今竟然連馬超這個毛頭小子都比不上。
靜極思動,同樣渴望關中之地的韓遂於是順勢答應了馬超,兩人聯合,出兵十萬,向關中進發。
為您提供大神弦外知音的《稱霸三國從出走江東開始》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檢視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儲存好書籤!
第二百六十三章 遠交近攻,西涼兵起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