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突然興兵襄陽的時候荀彧就覺得不對勁,不過曹仁經歷過淯水之敗以後萬事小心,荀彧知道曹仁只要謹慎行事,那宛城便堅若磐石,因此他也只是靜觀其變,看看劉備和徐庶如何行事。

宛城之戰雖然算是勝了,但其中兇險荀彧每每想起來,都被驚出一身冷汗。

萬一曹仁沒有及時發現,或者當時舉止失措,沒有及時堵住城門,那宛城必定失陷。

宛城失陷的後果可不就是簡單的丟失一個城池,要知道宛城易守難攻,又有曹操最信任的宗族大將曹仁坐鎮,曾經也有精兵三萬,糧草充足,是許都南面屏障。

一旦宛城失守,不僅城中堆積如山的糧草物資即將資敵,壯大劉備軍,更重要的是宛城失陷的影響。

此時曹操與曹軍精銳都在幽州,一旦宛城失陷,許都則直接暴露在劉備兵鋒之下,到時候天下震動,只要有一個諸侯跳出來出兵,其他諸如馬騰、孫權都有可能蜂擁而上。

一旦真到了這一步,只要一個處理不慎,最壞的可能是天下格局分崩離析,中原戰亂再起。

荀彧搖了搖頭,他絕不能容忍此事發生,即便只是可能。

如今宛城的三萬精兵僅剩下不到萬人,曹仁自己也是身受重傷,如果再不解決新野的禍患,宛城還要填進去多少精銳士卒和大將?

原想著中原久歷戰亂,百姓民不聊生,荀彧於心不忍,所以想要讓中原之民休養生息。

彼時劉備客居新野,除了數年官渡之戰前後劉備北伐了一次,近幾年倒也安分老實。

可這次劉備窮兵黷武,釁起兵戈,荀彧也決定不再容忍劉備,這一次即便讓中原百姓再吃些苦頭,即便曹操此時不在,他也要將這個不安定因素親手扼殺。

如今劉備新敗,並且折損了張飛,正是對新野用兵的好時候。

荀彧立刻下令,組建徵南軍,以陳留太守夏侯惇為主帥,李典為副將,動用了陳留、潁川、陽翟、蔡縣、襄城、滎陽、宜陽、譙郡等十數城守軍,甚至連許昌都調撥兵馬,總共集齊了八萬兵馬,由大將夏侯惇為主將,李典為副將,其他諸如劉曄、曹洪等文武十餘人共同輔佐,必要一舉攻破新野,誅殺劉備。

夏侯惇南征,整個南方如同發生了一場大地震,襄陽蔡瑁、江夏蒯越、長沙孫紹、柴桑周瑜以及江東的孫權俱是大驚失色,提劉備捏了把汗。

夏侯惇兵鋒所指,首當其衝的新野更是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軍議中即便是驕傲如同關羽,此刻面對如此強敵,也鎖緊了眉頭。

劉備也沒想到,他挑釁曹操,荀彧的報復來得如此之快,來得如此猛烈。

如今宛城各路兵馬還在集結,新野必須早做應對。

「軍師,為今之計,我軍當如何行止?」劉備也不再詢問他人,直接問徐庶道。

「夏侯惇兵強馬壯,正面搏殺我軍必敗無疑,而且襄陽蔡瑁居心叵測,我軍若敗,他必定斷我後路,這一戰不好打啊。」徐庶眉頭緊皺,搖頭道。

「難道軍師也沒有辦法了嗎?」劉備訝然道。

「主公,所謂一力降十會,任何計策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都無濟於事。」徐庶嘆氣道。

「既如此,那就玉石俱焚!」關羽一拍桌案,暴喝道。

「對,玉石俱焚,與敵偕亡!」劉封、關平、陳到等武將也紛紛附和道。

劉備臉色陰鬱,幾十年都奔西走贏來如今天下聞名,他不甘心自己的宏圖大業止步於此。

豈止是劉備,在座的跟著劉備浪跡天下,誰不是胸懷壯志,想要跟著劉備打出一番天下,憑此出將入相,裂土封侯,誰會甘心就此覆滅。

「主公,無需如此,

即便失了新野,我等依舊可以籌謀東山再起。我這裡有上中下三策供主公參考。」徐庶道。

「元直既有良策,何不早說!」劉備不悅道。

「唉,即便三策之中的上策,庶也並無十全把握,主公還是先聽庶說完吧。」徐庶嘆氣道。

劉備與帳下諸將齊齊將目光投向徐庶,徐庶道:「上策,立刻退出新野,或下江南,或向西入蜀投靠劉璋,此策可保全主公部下士卒,圖謀東山再起,缺點是若用此策,則新野百姓須棄之,主公人心威望亦會受損。」

劉備眉頭皺得更緊,人心大義是劉備立命之本,威望是他與諸侯平起平坐的依仗,如果這二者皆失,他又憑什麼東山再起呢?

「軍師接著說吧。」劉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