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戰事一開,立刻成為天下關注的焦點,孫紹知道這時候沒有人再會閒到關心自己這小小的長沙郡了。

於是孫紹立刻按下了長沙快速執行的開關按鈕,長沙如同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開始轟鳴,開始展現強大的實力。

三大基礎產業書紙、酒、糖的工廠全力生產,長沙出產的各種農、畜牧原料立刻被吞噬一空。

長沙境內種養的農民幾乎每家每戶獲得了不菲的報酬,而且兩年的時間,其他地方的客商也越來越多的彙集到長沙,這些客商帶來長沙需要的各種材料,將長沙產出的產品再運送出去。

長沙有官商,也有專門管理行商的官府,官府不僅收購各種材料,還會按時發放各種採購清單,只要是清單上的物資,只要運到長沙官府來者不拒,並且價格還略高於市場價。

這樣一來就讓商人少承擔了貨物積壓在手的風險,也就是說只要採購的是長沙官府釋出的材料,這趟買賣幾乎就是穩賺不賠,如此一來,商人們哪能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

而且長沙採購的各種材料千奇百怪,除了常見的商品,還有桑、麻、樹皮、破網、破布、石灰、地霜、硫磺、木炭、雞毛、鵝毛等等有百十來項,好像長沙什麼都要。

關鍵是這些都是各地諸侯都不禁運,而且諸如雞毛、鴨毛、鵝毛、破布、破網這些基本沒人要的東西,商人們幾乎不用花什麼成本都能弄來,到長沙還能賣錢,天下沒有比長沙更好做生意的地方了。

孫紹自然不是錢多的沒地方花,他收購這些東西都是有用的,除了滿足工廠需要,以及一些非常便宜故意混淆視線的材料,其他的基本都是要用於軍隊的。

石灰是現代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孫紹讓專人研究水泥的配方,這個發明一旦成功,只要材料充足,孫紹就能在任何地方興建堡壘。

地霜也就是硝,加上木炭、硫磺是要做什麼的現代人都知道,孫紹雖然沒打算現在就將那個毀天滅地的東西製出來,但這並不妨礙孫紹現在就開始囤積原料。

為了不引人懷疑,這些材料孫紹每次放出的收購量都不多不少,混在百十種材料中,根本不怕人發現他專門囤積這些材料。

至於雞毛、鴨毛、鵝毛的收購,則是為了研製羽絨服,古代之所以冬天難以行軍打仗,就是因為天寒地凍,古代的保暖技術根本沒辦法讓士卒在冬天的野外保證溫暖,從而出現凍斃減員的情況。

現在孫紹收購的這些羽毛要製作羽絨服裝備全軍是肯定不夠的,但製造出幾百套來,卻是足夠了。

此時既然諸侯們的目光都被吸引到荊州北部去了,孫紹也打算不再偽裝,全力發展軍力軍備了。

軍備方面,由宜春運往醴陵的鐵礦日夜不停,醴陵的鋼鐵廠也是全力冶煉。

孫紹要用最好的鋼鐵打造新式鎧甲武器武裝軍隊,並且用一年的時間實現全軍一萬將士的裝備升級。

如果單憑鐵匠徒手打造,對於長沙的鐵匠數量而言,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魯為受到筒車利用水力的原理啟發,又借鑑翻車、水磨的動力感測系統,製作出了利用水力驅動的小型打鐵機,這就大大節省了鐵匠的體力,也大大提高了生產的效率。

同樣借鑑筒車的造型,科技院發明了輪槳式戰船,不過這個戰船還沒投入生產,孫紹就受到輪槳的啟發,想起了後世的螺旋槳,在孫紹金點子的啟發下,工匠們很快就研製出螺旋槳。

螺旋槳推進比直接船槳划船和輪槳不僅都要省力,而且提供的驅動力更強,安裝在水下,打起仗來保密性更好,而且也不容易被敵軍破壞動力系統,這大大提高了長沙新式戰船的續航能力、持續作戰能力以及戰船的速度。

新式戰船船體建造是在羅縣的船塢,但核心的螺旋槳驅動系統卻是由長沙監管最嚴密的科技院完成的,安裝的也是科技院的人手。

這兩年科技院的發展是長沙最迅速的,大量經驗豐富的手工藝工匠被重金招攬,不僅僅是人數擴張了,工匠們的技藝水平也提高了。

那些第一批科技院的工匠許多人現在都只能幹一些雜活了,也有一些真正有靈性且不斷學習的工匠這是水平跟著水漲船高。

以前科技院的院子也住不下那麼多人,現在又真闊了兩個莊園,孫紹投入的守備力量也是隨之增加的,雖然這樣增加了很多成本,但孫紹知道再多的錢也得花。

孫紹不僅讓工匠們自己研究,還會將自己想起來後世有可能在現在實現的科技發明點子都寫出來,他知道的只是大概或者說是一個方向,作為專案讓科技院的工匠們自行去研究試驗攻關。

有之前魯為犁、長沙造紙術、長沙印刷術等等成功案例珠玉在前,工匠們對於孫紹提出的專案自然是趨之若鶩,像水泥就是現在科技院最熱門的的專案之一。

孫紹知道如何激勵人,錢給的太多讓他們生活太安逸了是會讓人產生惰性,喪失創造力的,所以孫紹給的俸祿雖然不低,要憑藉這個養家餬口沒有問題,但要靠俸祿一躍成為上層階級的人卻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科技院最吸引人的一是獎金,每個大專案的成功都會伴隨著鉅額的獎金,上次螺旋槳的發明就造就了七八個大富翁。

除了利,還有名。科技院的工匠們如今也有評級制度,一般的工匠雖然待遇不錯但依舊只是工匠,只有完成特殊發明,做出突出貢獻後才會升級為科學家,到了這個階層就一躍而成為名副其實的官了。

科學家上層則是院士稱號,這個稱號到現在也只有魯為和蒲元獲得,他們甚至已經算是高階官員了,連孫紹對他們都是禮遇有加。

對於名而言,除了官職最重要的就是冠名權,比如說魯為犁、蒲氏鍊鋼法,這可是會流傳千古的美名!

雖然科技院包括什麼科學家、院士的稱呼所有人都不明白什麼意思,但他們都是名利權勢的象徵,誰還會計較這個官叫什麼名兒呢?

孫紹不是沒有想過淘汰那些跟不上的工匠,但仔細考慮過之後還是暫時壓下了這個想法,一來現在科技院人數雖然是多了數倍,但也沒有多到養不起或者說負擔很重的情況;二來現在所有人都是拼命進取,並沒有出現安於現狀不思上進的人,孫紹也不想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至於以後的問題,真到出現不好的苗頭的時候,再實行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