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笑道:“恭喜主公,翼德亦懂用計也!”

張飛得了諸葛亮稱讚,咧開大嘴呵呵直笑,而後彷彿意猶未盡又繼續邀功道:“大哥大哥,我可不僅僅是嚇退曹操,那廝退走之後我就立刻命人拆了那長板橋,曹操那廝即便是反應過來,沒了橋一時半會兒也追不上來!”

諸葛亮聞言搖頭嘆道:“剛誇完翼德,翼德怎的又做下糊塗事情!”

張飛愕然道:“軍師,我何錯之有?”

諸葛亮嘆道:“曹操狡詐多疑,你如果直接回來,曹操定然疑心林中伏兵不敢冒進,你拆橋回來,曹操必定看破你之心虛,必然全力追殺。主公,此地不宜久留,速走為上!”

張飛聞言黑麵泛紅,劉備也不猶豫,起身就走,諸葛亮、張飛緊隨其後。

劉備腳步頗快,他幾步與身後侍衛拉開距離,張飛低聲道:“大哥,阿斗和子龍……”

張飛說到這裡想到自己能想到的事情大哥定然早已經想到了,於是閉口不再說下去,劉備嗯了一聲,轉身拍了拍張飛肩膀,道:“翼德沒有在眾軍之前說起此事,大有長進!”

張飛得了大哥誇獎臉上卻沒有一絲笑意,只是沉默的繼續向南。

孫紹早在新野之戰打響,為了儘快獲得荊州戰事的訊息也早就來到了羅縣。

華成回到羅縣,並且帶來了荊州北部戰事的過程和結果,長坂坡他們有驚無險的救下趙雲和阿斗之後,他們知道荊州。

水軍也必然南下,因此沒有耽擱直接返航。

他們沿著漢水南下,在途中碰到了關羽率領的江夏水軍的戰船,趙雲和阿斗回到劉備軍中。

華成並沒有立刻返回羅縣,他也沒有與關羽的船隊一起,只是遠遠的吊在江夏船隊的後面,觀察戰局的發展。

曹操在走脫了趙雲之後便急速南下,但在長板橋被張飛用偽兵之計欺騙,向後退了十餘里,反應過來的曹操回到長板橋發現張飛拆橋跑路,立刻猜到劉備軍已無戰力,於是命令軍士就地伐木,搭建浮橋。

曹軍只用了一夜就搭建好了可容大軍透過的浮橋,曹操匯合了虎豹騎再次銜尾追殺劉備,劉備此時再也顧不得百姓,在張飛、趙雲的護衛下,與諸葛亮、簡雍、糜竺等文武倉皇而逃。

劉備拋離百姓,輕車簡從,速度快了許多,虎豹騎用了一日一夜才追上,但劉備此時已經與接應的關羽匯合一處,襄陽蔡氏初降,曹操為了追擊劉備,並沒有整編荊州水軍,此次也沒有水軍同行。

關羽水軍雖然只有不到千人,但十萬曹軍精銳包括虎豹騎也只能望江興嘆。

曹操率軍輕出,糧草輜重都沒有跟上,此刻既然抓不到劉備,也只能領兵先回襄陽。

曹操此刻志得意滿,在他看來劉備雖然此次逃脫,但他如今兵不過萬,也無百姓作為根基,惶惶然如同喪家之犬,就如同那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只要他大軍一到,劉備頃刻之間便為齏粉。

曹操回到襄陽,首先將荊州之軍收編,但為了穩定軍心,荊州軍並未打散,統兵將領也是荊州籍的,其中文聘統領五萬荊州馬步軍,蔡瑁統領三萬荊州水軍。

蔡瑁從一介降將轉眼便成為曹操手下手握重病的大將,考慮到曹操帳下水軍初建,軍士也多是源於北方,不習水性,蔡瑁這三萬水軍就成了曹操對抗江東水軍的依仗。

蔡瑁志得意滿,覺得自己提前投靠曹操是絕對的明智之舉。

只不過其他荊州世家大族就沒有那麼好運了,他們被命令限期遷居許都,否則就以謀反論處,就連蔡瑁的親外甥劉琮也被曹操封為青州刺史,但實際上卻即日便被送往許都,並且發生意外,死在了去許都的路上。

劉琮的意外讓荊州各族極為惶恐,他們紛紛找到蔡瑁想讓其為他們說話,但蔡瑁此刻志得意滿哪裡敢違背曹操的意志,直接閉門不見。

荊州士族沒了蔡瑁支援,不敢再有絲毫反抗,紛紛變賣家產,準備遷徙,而曹軍宿將趁機大肆買進,襄陽不僅是軍事政治變天,就連士族根基都被連根拔起了。

曹操對蔡瑁的反應很滿意,為了表示嘉獎,甚至將曹軍新練水軍也一併交由蔡瑁統領操練,蔡瑁此時權勢更甚,甚至超過了許多曹軍宿將。

曹操整編荊州完畢,便修書一封,令人送往江東,邀孫權會獵於江夏,實際上就是要孫權俯首稱臣,聽他指揮同伐劉備。@*~~

曹操整編荊州軍的時候,劉備一邊整備城防,一邊擴軍備戰,新野之兵雖然被擊潰,但逃回來還有五六千,加上江夏被關羽奪下之後,收編了一萬餘名江夏士卒,劉備雖然經歷大敗,但此時兵力卻還超過了新野之時,甚至還有了三千水軍。

只不過這一萬多兵馬比之曹軍依舊是兵力懸殊,毫無勝算。

就在此時,江東魯肅卻突然來到江夏,諸葛亮大喜,知道這是江東示好的訊號,孫權絕對不願束手待斃。

魯肅開門見山,告訴劉備孫權無意將父兄基業拱手讓人,但江東世家投降曹操的聲音也很大,孫權左右為難,難以決斷,想請劉備江東一行,為孫權解惑。

劉備自然是不可能親往江東的,於是派諸葛亮作為使者前往江東,為孫權陳述利害,聯劉抗曹。

於此同時,孫權也派出使者,命令孫紹前往江東,商議對曹操時戰時和的決議。

如果是一年前,孫權相邀孫紹雖然心有顧慮,但大機率還是會去江東的,但今年以來,孫權與孫紹的關係隨著長沙的大力發展早已經瀕臨破裂,加上此前從江東接來龐統、趙雲的事情,隨著龐統就任長沙軍師,孫權早已認定孫紹就是幕後黑手,對他更是恨之入骨。

此時相邀,孫紹如何能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