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五月。

荊州局勢漸漸明朗,蔡氏、蒯氏同床異夢的聯盟在劉表、劉備的強強聯合下黯然失色。

劉備在劉表以及黃氏財力的支援下軍力繼續膨脹,反觀蔡、蒯的軍隊則被劉表以荊州牧的命令定在原地,除非蔡氏、蒯氏公然造反,否則他們就只能看著劉表和劉備將勢力進一步強化,甚至滲透進入兩家的勢力範圍。

此前夾在兩個聯盟中間觀望的一些中立士族也開始倒向漢室正統的劉氏聯盟,就在劉表準備向蔡氏和蒯氏攤牌的時候,坐鎮許都的荀彧終於坐不住了。

有蔡氏在襄陽的耳目,荀彧對於襄陽的局勢瞭若指掌,他知道如果此時再沒有動作幫蔡氏一把,蔡氏和蒯氏在看不到曹操很快南下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向劉表屈服。

畢竟蔡氏和蒯氏倒向曹操也是為了宗族延續發展,如果現在都保不住了,誰還會去在意將來呢?

同樣的,劉表之所以與蔡氏蒯氏反目,也是因為兩家倒向了北方,這威脅到了劉氏在荊州的存亡,觸及了劉表的底線。

目前情況下,如果蔡氏、蒯氏服軟,與北方進行切割,劉表是肯定樂見其成的。

畢竟當真火併起來,結局肯定是兩敗俱傷,這是三家都不願意接受的情況,所以彼此妥協是必然結果,只不過蔡氏和蒯氏肯定是要割肉的。

為了支援襄陽的蔡蒯兩家,鎮守宛城的曹氏宗族大將曹仁出兵三萬南下。

曹仁出兵,襄陽震動,那些想要倒向二劉聯盟計程車族們頓時回過味來,重新選擇坐山觀虎鬥。

徐庶認為,曹仁總兵力不過兩萬人,並且這些士卒都是後來招募的,雖然訓練有素,但並沒有經歷過廝殺,不是曹操的百戰精兵,以這些兵力不要說攻打襄陽,就是新野要擊敗他們也並不困難。

為了不讓曹仁這一支戰力並不強的軍隊打亂他們的計劃,徐庶提出了兩個建議。

其一,以優勢兵力迅速擊潰曹仁,告訴兩家以及那些搖擺不定士族,荊州還是劉氏說了算。

其二,讓劉表和劉備此時一定不要放鬆對兩家的施加壓力,反而要加快向兩家攤牌的速度。

如果此時放鬆了對兩家的施壓,一旦這一次讓他們緩過來,以他們的財力和在當地的影響力,只要重視起來,兩家軍力可能會在短時間內膨脹起來,到時候就再沒有機會壓服兩家了。

對於徐庶的建議,劉備思考過後完全同意,但劉表對此卻猶豫不決。

劉表擔心在曹仁南下的時候繼續對兩家進行壓制,一來實力不夠,二來擔心兩家趁此時徹底倒向北方,讓北方坐收漁利。

為了說服劉表,劉備親自從新野趕到襄陽,痛陳利弊。

劉備告訴劉表,蔡蒯兩家在曹操親自南下之前無論如何都不會徹底倒向曹操,因為兩家的根基在荊州,徹底翻臉一旦戰敗兩家不僅數十年積累毀於一旦,甚至有可能會身死族滅,這是兩家承擔不起的結果。

即便是兩家翻臉之後僥倖贏了這場火併,那他們兩家也必定會損失慘重,到時候結果也無非是被趁虛而入的江東吞併或者被南下的曹仁吞併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