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求人須求仗義士’,我觀這‘東海仙客’不似仗義士。”

“我若與他索要溫良功,需給予等價之利,拿何物交換?”

……

己時竹亭,眾人圍著桌桉品談詩作。

劉彥暗與阿九靈犀相通,商討‘索要溫良功失魂’。

阿九見他也有犯難之時,微笑側看海公子,傳音道:“相公作詩投其所好,接連奉承他,他都甚是受用,已視君為‘詩中之友’了。”

“我看,可直與他討要溫良功,就說喜愛此書童,願五十金買下。”

“他想結交君子,不會吝嗇一個書童。”

“倘若他不願交換,或條件苛刻,就如實相告‘溫公子失魂之事’,良言勸他。”

“眾人在場,他就算不情願,也會為了顏面而做成人之美。”

聽她之言,劉彥眼顧溫良功,摺扇撫掌,思道:“古人說【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我與他談不上交情,他如何肯聽我勸?”

“剛才是阿諛其人,他雖受用言語,視我為‘詩中之友’。”

“但這只是建立在‘迎合’之上,一旦逆其心,他必生怨、惱我。”

“書曰【迎而勿拒】,不然定引來麻煩。”

“要是借眾人相勸,迫使其從善、放溫良功還魂,他更會記恨惱怒!”

“我觀他,自持才高而傲物,是個睚眥必報、心胸狹窄之人。大概是異類天性使然。”

“與其相交,須當謹慎,視如勐虎就對了。”

阿九傳音道:“山君不也是勐虎?相公與山君相交時,可不曾謹慎怕過。如何對這東海仙客小心翼翼?”

“只管問他,到時見機行事。”

劉彥一念靈犀說:“娘子是笑我過於瞻前顧後?你卻不知‘高行微言’。”

“不合說,莫強說。若強說,必惹怨怪,必傷其身,乃以言取禍之道。”

“也罷,如今要助溫良功還魂,只能姑且一試,但你莫多言。”

阿九點頭,思量相公之言。

劉彥走入眾人行列,品談起詩作,後顧溫良功,手指說:“我等皆有詩作,不如也讓書童作詩一首?”

眾人各看書童良功。

海公子瞥視良功一眼,道:“既是劉兄開口,便許你作詩一首,要多思妙句,不可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