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子顯笑說:“劉兄也覺得尚可?看來足下果有大才,可否寫了一詩與我等一品?”

劉彥問:“以何為題?”

海公子道:“無題,劉兄任意為題作一詩。”

劉彥點頭斂袖,走到桌桉前,藉著取筆側目一看研墨的鬼書童,認出其面貌,正是溫良功!

暗自心說:“被文君說中了,你我確是有緣。”

“難怪兩位仙家都尋不著你,原來失魂被人拘役,成了‘鬼僕’。”

“我盡力與他獻殷勤,看能否博得歡心,把你討要過來。”

想著,劉彥掃去雜思,提筆寫詩句。

眾人在旁圍觀,見他四句詩寫完,竟是: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水中都不見。】

詩名《詠雪》。

寫完後,劉彥落筆一手背後,一手比給海公子品鑑。

海公子如見明珠,揭起詩作朗聲品讀,讀完驚讚道:“劉兄大才,此詩真是難得之佳作!”

劉彥這首《詠雪》詩,是特意針對他來寫,專門寫來這‘兒詩’,以迎合海公子的鑑賞能力。

但不止海公子一人覺得好,任家兄弟、糜氏三兄妹,劉平、阿九各都品出最後一句‘妙處’。

糜松邁前道:“劉兄此作,前三句平平無奇,然到第四句,卻把飛雪‘動靜’‘消融’、‘妙化’寫入其中,如讓人看到【雪落靜水】之景。”

“如此一來,前三句霎時間萬雪紛飛,千變萬化,盡在全詩之中!”

“佳作!佳作!”

海公子欣然點頭,道:“你所言甚是,劉兄此作最妙之處,就在最後一句。我便彷劉兄寫一詩,請兄一品。”

說著他自取筆沾墨,出神琢磨片刻後,提筆在紙上寫。

【一棵兩棵三四棵,五棵六棵七八棵。千棵萬棵無數棵,遍佈青山連成片。】

詩名《詠竹》。

旁觀眾人看後,各有憋笑之態,忍俊不禁。

劉彥觀讀品鑑,學做雅士捏須,點頭說:“海臣兄此作借鑑的甚妙,遍佈青山連成片,引人無限猜想。”

“我看,不如去掉詩名《詠竹》,只把《無題》作為詩名。”

“如此一來,就更添幾分韻味。一千人讀此詩,就有一千種韻味,有人見竹,有人見松柏,心裡想什麼樹,就是什麼。”

“豈不更好?”

“我如何沒想到?劉兄言之有理!”

海公子撿起毛筆,兩筆抹去詩名,在旁重新題上《無題》二字,揭起佳作,觀讀自品。

劉彥笑著分顧眾人,側視溫良功,適時問:“我看這位清俊不俗,何人也?”

海公子眼掃溫良功,後者抱拳回話道:“小人良功,乃公子書童。”

劉彥笑問:“可會作詩?”

溫良功側看海公子,低眉回道:“小人粗讀詩書,作的詩皆是拙劣之作。”

海公子接道:“我這書童看著有才學,實則笨拙不堪,全不知詩詞好壞。今與劉兄皆是,方遇到詩中之友。”

“不知仁兄幾時離開此地?”

“現居何處?”

……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