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衙門外有人來告,說‘昨日有一外鄉人去了東溪村張家……’。”

“稱他是張鴻漸所託送信之人!”

……

清早,永平縣北城官署後衙,縣押司見知縣拱手回事。

見這縣官,手端一碗茶,四十樣貌,三縷青須,面頰清瘦,顧目如狼,其名喚作‘趙德榮’。

聽了押司之言,他扣上茶碗,思問:“來告之人是何人?”

押司回說:“他自稱東溪村人,昨日看到一外鄉人從張家出來,張家丫鬟送那客出村。”

趙知縣喝茶漱口,隨手道:“將其領來後衙,我問問他。”

押司領喏去前衙。

不多時,他帶著告密人來到後衙,立在堂外等候官家。

這告密之人,便是東溪村趙大郎。

昨夜趙大賺了張娘子的五十兩封口銀子,當夜便約一群賭徒喝酒,得意洋洋告訴他們‘這銀子由來’。

眾賭徒說他‘銀子要少了,該要一百兩’。

趙大覺得甚對,藉著酒醉壯膽,半夜領二人翻牆闖入張家,想再討五十兩銀子。

結果銀子沒要來,吃了一頓棍棒,被丫鬟提棒槌追的滿院跑。

趙大當頭捱了一棒,疼了一夜,一早便來城裡看醫,之後上衙門告密。

此時火氣甚大,心說:“此仇不報,妄為丈夫。”

但見知縣趨步而來,趙大心膽小了,低著頭不敢看官家。

趙知縣眼眸掃他,直入堂內落座。

押司帶著趙大見官行禮。

禮畢,趙知縣指問:“堂下何人?”

趙大趕忙回話:“小人趙大。”

趙知縣打量說:“來此何事?”

趙大抱拳道:“張家昨日來了生人。小人看,像是張鴻漸所託送信之人,特來報給大老爺。”

趙知縣轉眸:“你如何知道,那人是送信之人?”

趙大整理言詞,回說:“此人來的蹊蹺。張娘子不但將其請進家裡,還把奶孃支出門,所以小人有此猜測。”

“自張鴻漸逃門後,張娘子大門不出,嚴守婦道,非親非故,她為何將一男請進家?”

“小人以前未曾見過那人來村,兩人也不像是私通。”

趙知縣二指捏須,輕輕點頭,三問他:“此人現在何處,你可知道?”

趙大抖擻回道:“小人留了個心眼,昨日他出村時,我暗中跟隨,見其住在東市客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