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富春江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我兒在外要保重身體,別的為娘就不多說。”
“我兒明得道理,遠勝為娘,為娘盼你行學回來。”
“孩兒記下了。”
……
己時,南城外,東山谷口。
劉府一家眾人盡在這裡,此外還有書玉子、於成業。
劉彥臨行前祭祀家母,老夫人於香火中顯形,對自家讀書郎做叮囑。
此時話已說完,劉氏陰靈含笑點頭,對阿九說:“你就跟著我兒同行,這也是你的造化,路上照看好我兒。”
說完叫上荀娘子、高二姐、李憐雲等女一起回谷中陰邸。
霎時谷口人少了大半,劉彥目送母親少許,轉顧對書玉子、於成業道:“我走後,你二人安心定志。”
“我回來之後會考問你們,若是過了,可為我親傳弟子。”
狐鼠二生揖禮領記。
劉彥不再多言,提袖離開谷口。
毛驢二戒、紅馬端陽各馱著行囊,跟在眾人後面。
走過山谷小路,來到南邊大道上,劉彥止住相送,讓狐鼠去東鄉告知於太公。
阿九顧看他們駕香火飛去,轉問公子道:“奴婢需不需變化身貌?”
劉彥看她一笑說:“你就變成初見時的模樣。”
劉平牽馬接問:“今日去何處?”
出來之前他滿懷激動,想著今後與公子游歷山水,如今置身曠野中,望著廣闊天地,心裡卻有些茫然。
劉彥背袖邁步說:“先去金華看福伯,看看他還鄉後生活得如何。”
“以後每到一地,便拜訪一地名士,遊當地風光美景,如遇他人有難,亦可相助一二。”
“明白了?”
“明白了!”
劉彥牽馬跟上笑說:“乍一從家出來,我一時不知道去處,必是我心無志向之故。”
阿九騎著毛驢身後接話:“平哥此言說對了,心無志向,立世如盲。公子所言,也並非真正之志。”
“拜訪名士,遊賞風光,解人之難,乃是篤志行學的過程。”
“篤行最終是為了‘學有所得’,把學問化用,學以致用,為求‘知行合一’。”
“《尚書》有云【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你可明白?”
“不甚明白,請九娘子指教。”
劉平轉頭行個禮。
阿九笑看前路劉郎:“我也不甚明白,何不去問公子?”
劉彥聽到,張口與二人解釋《尚書》中這句話的含義,正式開啟行學之路。
主僕三人如這般邊走邊說,行路頗為愜意。
午時,他們來到富春縣,買些果腹之食便去往碼頭,在江口乘渡船,南下金華府。
船過桐廬,入富春江段,青山秀水美景夾道。
見江上游船眾多,能聽到一些高吟賦詩,琵琶唱詞之音。
前方一二里有個小碼頭,不少人等渡船,船家將船泊靠過去攬客。
劉彥三人立於船頭賞景,看到碼頭堤岸邊有婦人哭喪燒紙錢,哭得十分傷心,幾乎喘不過氣的樣子,眾人圍著相勸。
不多時,碼頭上來幾人,望著岸上哭喪婦人交頭接耳,嘆然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