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君子者,學其次,德第一。”

當時李韻漣受此言教,深以為是,三拜領喏,記下教誨。

此時回顧老師之言,他由衷敬仰劉彥,喜悅自己遇到賢達之師。

其身站在河邊,眼望西邊晚霞笑說:“自半年前老師一問,我苦思半載,想盡辦法自視‘內貌本性’……”

“卻不如老師此一言來的通透。”

“你若是我,就會明悟老師此言中,所包含的‘智慧’與‘通達’。”

“此乃,賢達之明通!非等閒能看透。”

“即便‘智慧高僧’‘玄明高道’,也未必有吾師這般明通之性!”

“我何其幸,拜得超然之士為師!”

“天幸也!”

李韻漣邊走邊說,沿著河道步行,其聲逐字高亢,激動和喜悅衝出鼻腔,引得河岸兩邊眾人顧看。

河邊洗衣的婦人、小娘子望一眼,便迷於他俊貌。

不曾見過這等好看公子。

書童與主人同喜,笑道:“公子此番拜得奉義門下,老太公必定欣慰,回到家中當慶賀一番。”

“他年公子得奉義真傳,也能得真學,為真儒,為一方名士。”

“小姐在西湖修學,不如明日去告知小姐,讓小姐也高興高興。”

李韻漣含笑信步,慢慢收起激動,把心氣放平道:“老師讓我戒驕戒躁,安心定志,我當謹記,不能得意忘形。”

“擺宴就不必了。”

“回到家,你不要對外人講,家人知曉即可。”

“我與小妹三個月未見,可去西湖一見。”

說著話,主僕二人漸行漸遠,朝著西城碼頭而去。

他們身後,高二、阿九半隱身形目送,轉頭步入風中,飄回小巷府邸。

適才主僕所談,她們一字不漏的入耳中。

之所以窺聽,乃看‘此子是否真能明悟劉郎所傳’。

劉彥授業之後,眾女齊入書房,問君子‘授弟子什麼學問。’

當得知劉郎授其司徒心學,她們無不驚訝,覺得‘君子所授之學太高,弟子未必能悟。’

劉彥卻說:“以子明之心慧,可以明悟《君心化龍》之開章。我所傳【治心章】,是他當下所需。”

“你等不信,暗隨旁聽,看他是否能明悟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