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天籟之音(第2/3頁)
章節報錯
“發動者是‘我’和‘道’!”
這句回答脫口而出,眾人無不眼目清明,神思通透,心中冒出相同的答桉。
高二笑與貂兒傳音:“他倒有悟性。”
荀娘子回道:“頑石尚有開竅之日,何況是人。郎君連著三十日訓詁,善教他等,若再無半點悟性,那就愚不可教了。”
劉彥點頭稱讚:“此答甚妙,世上能發動天籟的,唯有‘我’與‘道’。”
於成業適時施禮,請教老師:“此處的‘我’,可是指‘人’?‘我’又如何發出天籟?”
劉彥解答說:“‘我’不單指‘人’,而指‘心體’。”
“心體者,與天體同。一念之喜,景星慶雲。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風甘露。一念之嚴,烈日秋霜。”
“只要隨起隨滅,廓然無礙,便與太虛同體,便能天地同心,天人合一。”
“世間凡有靈智者,皆有心體,皆能發出天籟。”
“如道家所言,世間凡有九竅者,皆可以成仙。二者道理相通。”
“想要以心體發出天籟,就要做到‘隨起隨滅’,就像大自然的變化,隨時興起,隨時熄滅。”
“所謂‘吾喪我之境’,便是這種‘隨起隨滅’。”
“把思想熄滅後,精神自然外浮發出,即心體發籟。”
“屆時,便可聆聽乾坤萬物發出的天籟。”
“此【天籟】無聲無息,即《道德經》所言【大音希聲】,其內中蘊藏諸般妙理,總稱為‘道理’。”
於成業聞教,獲得幾分通透,禮謝老師解惑。
書玉子接問:“如此說,老師之君心,近乎夫子天心了?”
眾人聽了,齊望那一家之主。
劉彥笑了笑,放下茶碗起身說:“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
“天心同道運轉,天地同心,天人合一。”
“而我之心,只是剛剛能夠感悟一絲道理,即便‘吾喪我’,也只是窺聽‘天籟’而已。”
說著,他眼望天色,安排眾丫鬟備晚飯,領著二姐、貂兒、阿九入書房。
……
進到書房,高二笑道:“賢弟今日跨出一大步,心境又見抬升。”
“你若是來修仙,金丹垂手可得,鬼仙不在話下。”
這個卻無誇大,劉彥已具備金丹修士之心境,只要掌握修煉性命之法門,入道後能一日千里,途中不會有障礙。
但他毫無修道之想,皆因君心夫志固道,任何人改變不了他‘篤學之心’。
說話間,劉彥潤筆,問青花舫之事。
貂兒談道‘聞紫青、陳霞仙、李韻蘭這兩日修得文光入竅’,說:“皆仗郎君訓詁,授字解意,她們方能如此快獲得真學入竅。”
說著,又提到‘秦媚娘’,稱:“她已獲父母准許,今日酉時到西湖,其兄秦子墨同行相送。”
“秦子墨此來,一是送妹修學,二是答謝郎君,我看有結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