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公子何為天籟?”

“天籟與人籟、地籟有何不同?”

……

傍晚,雨過天晴,夕陽斜照,屋簷水珠閃光。

劉府內院正房,劉彥端坐用茶,與眾人談說【今吾喪我】之感,並說起‘入此境後聆聽天籟之音’。

旁聽的皆是自家人。

門外是劉平、書玉子、於成業、萱兒、弦月、桃花四丫鬟,房內有憐雲、阿九、高二、貂兒。

今日,劉彥‘吾喪我’三次。

第一次是上午己時,第二次是午後未時,第三次是傍晚酉時,每次入境都在一個時辰左右。

此時,他剛從第三次‘喪我之境’中透脫出來。

精神狀態猶似‘枯木逢春’,面貌透著生機勃勃的氣象。

此生氣與自身道義融合,在貂兒眾女眼中猶如‘青山逢春,春氣滿目’。

這等天地間才有的‘四季之春’的氣象,竟然顯現於人的身上、他的身上。

道家觀之都要嘆讚一聲【道法自然】。

此刻劉彥的身心精神狀態,可用八個字總結,即【心體瑩然,本真靈明】。

此番‘吾喪我’對其而言,意義重大,收穫甚多!

不僅僅是《君心化龍·內業篇》通達圓滿,同時使【君心固道,夫志固道】,使其【志心一體】!

現在就算殺他性命,也動搖不了他的道義了,就算‘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也不會產生畏懼。

因此,他的君心仁義、仁德、仁氣亦得滋長、提升、牢固。

仁者無敵亦無畏。

他一日三喪我,等同死三次。

故,仁義見無畏,仁氣得滋長。

此外,他還能透過‘喪我之境’去聆聽天籟、感受乾坤之妙理。

這對一些修道之士而已,都是渴望而不可及的玄妙之境。

玄門稱此為‘道心神通’,儒家則視為【天地同心】。

聽說公子已能聆聽天籟了。

劉平甚是好奇,求教‘天籟是什麼’、‘和地籟、人籟有何不同’。

劉彥扣上茶碗,談道:“地籟和人籟皆為聲音,天籟則是一種精神、心靈境界。”

“天籟,也可視為【妙音】或【道理】。”

“《莊子·齊物論》中說:地籟是從萬種竅穴裡發出的風聲,人籟是各種不同的竹管發出的聲音。”

“而天籟,雖然有萬般不同,但使它們發生和停息的都是出於自身。”

“你說,這個‘發動者’是誰?”

劉平聞問,思量少許回答:“地籟之音是風吹動竅穴所發,人籟之音是人吹樂竹所發,天籟之音則由萬物自身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