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外厚義,解我縣燃眉之急。”

“其餘銀兩,等藥到臨安交功後,由沈船家與員外捎帶回來。”

……

清晨日出,徐州碼頭,爽風拂面。

岸口,臨安縣孫押司拱手向本地善士王員外禮謝告別。

三日前他和五名公人隨沈家客船來到徐州,見到王員外說明‘來意’。

得員外幫襯,兩日便籌集萬斤好藥材,都是良方中的對症之藥。

昨晚連夜裝船,今早七艘貨船加上沈家客船皆滿載。

此時好風向南,孫押司心情甚爽,周圍船家、員外笑逐顏開。

北岸青花舫上,一雙明眸瞭望那方。

雖是口中無言,心卻掛記著‘歸鄉人’。

身旁弦月伴望說:“主公若想念公子,不如咱把船開到杭州?我還沒去過西湖哩。”

荀舫主心有所動,又覺不妥,怕這般前往惹那歸鄉君子尷尬,斬斷念想道:“臨安杭州眼下遭瘟,並非去的時候。”

“何況我一船主僕皆陰魂之體,此去可能引起‘執天司眾’猜忌,……”

“世才有正氣護身,邪氣不能侵犯,可免瘟疫之災。”

“二孃也送去避瘟丹,他家想來無事。”

“執天司眾是什麼人?”

弦月不懂詢問。

舫主欲開口,忽聞耳後有人接話。

“執天司眾就是執行天子令的公人,乃天子所藏之器,有些事光在朝堂講,是行不通的。”

主僕聞言齊回眸,高二嫣然踏風飄落走來。

荀舫主微笑迎她:“我以為二孃要在臨安住下,世才可還好?”

高二笑道:“賢弟好得很,他在臨安所做之事,姐姐想象不到。”

“這幾日他要修學,我多留一日便耽擱他一日。”

“我豈能為一己之私,而誤他?”

說著與舫主玉手相牽,落座船尾茶案敘話。

“弦月,去備香茶。”

荀舫主一語支走小娘子,看著高二眉目神采,問話:“聽你之意,世才歸鄉後儒術又有精進?”

“嗯,而且大有精進。”

高二點頭咬字,袖中取一封書信給她道:“這是世才寫給姐姐的。”

“信中,有他還鄉後所行之事和所得所獲,是賢弟今早所寫,字字真實不虛,姐姐一看便知。”

舫主迫不及待的接過書信通讀。

此信很長,有兩千字。

劉彥以回溯口語,寫‘辭別徐州,回到臨安家鄉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