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鶯就交由舫主管教。”

“小妹要多尊教誨,在外不可亂由性子。”

“是……”

……

黃昏,素雪積厚。

書房桌上一爐香火燃盡,《山居圖》畫境脫出眾嬌娘。

她們立身畫卷之上,身如豆米,春燕攜手翠鶯,眾女追隨舫主。

說話間她們身長大,按序穿門而出,擁一身寒氣,見飛絮滿天。

目光轉顧正房,幾個丫鬟在佈置香案,老夫人、世才、憐雲卻都不在。

一家人此刻都在前堂用晚膳。

春燕看屋內設案,好奇問:“今夜家中祭祖?”

荀舫主笑說:“並非祭祖,世才今日要與二孃義結金蘭。”

剛才敘話交心,春燕也聽了劉家和高家事,現聽高二與世才皆拜,便知狐心何意,笑道:“當真是雙喜臨門。”

這時阿九進院,引她們入前堂。

堂內十分熱鬧,一家人圍坐一席。

一盆炭火上座著銅盆,蒸汽騰騰,湯汁滾滾。

盆裡全是喜宴上所生雜燴菜,用火鍋吃法燴成一盆,撒上黃酒合味,又添胡椒辛辣驅寒。

老夫人他們從沒這般吃過,眾口歡吃笑談,胃口也增添不少。

眾女入堂,春燕領翠鶯與老夫人、世才作別。

劉彥放下筷子起身與母說:“這位大姐功德甚厚,她家娘子多收容孤魂冤鬼,杭州各縣疫鬼災民皆是娘子家收治。”

劉氏聽後目光改換,稱讚道:“娘子家好大的功德,世才就帶為娘相送。今日來客眾多,老身若有失禮,望請海涵。”

“老夫人說哪裡,妾身受用禮數甚多,府內人情如春。”

春燕不敢對劉母尊大,眼眸細看老夫人印堂,一面驚其陰功,一面暗下琢磨。

劉彥披上紅氅出門相送,一路和春燕大姐養情義。

走出巷口,春燕攔下道:“風寒雪大,世才無需多送。我看令堂老夫人陰功甚大,可知因由?”

劉彥思量,說起‘下元節家祭,天官賜福之事’,道:“阿九推測,有可能天官將我之功績,添與我母陰錄。”

“不過,這也只是猜想,具體卻不知曉。”

“大姐可有指教?”

春燕思想少許,只說一半話道:“世才相助治疫,解瘟救民,陽世陰世各都功德不淺。”

“天官、陰曹與老夫人添一筆陰功也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