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他們:“養心最好辦法就是使心常悅,心悅神氣通,不積攢陰霾,心自然清澈明亮。”

三人步行西街,笑談‘心學’。

有一公人找來,請楊萬山回衙,問其何事,公人說不知。

萬山只好暫舍二人,跟著公人回衙門見內兄。

兩人後衙相見,陸侯遞給他一封信說:“此信乃彥明兄所寫,他和景勝兄今到杭州,邀你我一敘。”

“信中還提到洛陽來信……”

楊萬山邊聽邊讀手中信,看完說:“周彥明、張景勝皆在翰林院,此番離京到杭州……,莫非是替天子行封賞!”

陸侯笑著用茶,補充道:“他們必然擔著此職,我猜主要是封賞世才。故此,天家才派遣兩位翰林學士下江南。”

“內中用意頗深!”

“不錯!”

楊萬山折信笑說:“翰林作為封賞欽差,定有摸查世才之學的用意。如果是天家刻意為之,那必然欲用此人才!”

“今日相見,我倆就與他們好好說一說。”

“兩位仁兄皆為明經之才,論儒術境地,比世才還略低一等。”

陸侯聞言點頭,與內弟商量何時去。

定下後,萬山詢問家姐,聽說去拜見劉氏老夫人,誇讚‘姐姐曉得練達人情’。

他卻不知,自家姐姐剛在劉家大發怒火。

原本是去‘練達人情’,卻弄得‘失了人情’,劉家上下皆無歡顏。

消氣後的楊氏羞愧悔恨,領著丫鬟急忙辭了老夫人,路上不斷的掉淚自責。

小書亭

回到衙門時,她兩眼哭紅,避著夫君、小弟躲回廂房。

萬山看著疑惑,叫來丫鬟環兒問:“我姐這是……”

環兒嘆說:“夫人方才在劉府大發脾氣,都怪劉府小丫鬟奉茶不小心,碰灑在夫人身上,夫人惱怒打了那丫鬟一耳光。”

“還說,劉家不知調教下人,使得老夫人連連賠不是,小丫鬟磕頭無數。”

“出來劉府後,夫人自責自己肚量小,傷了老爺和劉公子情義,哭泣不止。”

楊萬山十分驚詫,家姐溫良賢淑,對下人向來寬厚,區區奉茶碰灑之事,哪能如此動怒?

陸侯亦不太理解。

兩人立即去廂房探望,但楊氏只顧床上埋頭痛哭,不理二人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