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道理驅神(第1/4頁)
章節報錯
“今日所得香火,勝比過去三年!”
“而且禮數甚高,似我等小縣陰神,過去哪得這般禮遇?”、
……
西村野地,城隍廟前。
一場熱鬧的祭祀結束後,留下一地的香灰餘燼。
寒風捲著淡黃香火氣浮空,聚攏升騰三丈, 其中顯現城隍、判官、主簿神形。
他們目送返城的君子、官家、百姓,笑談所得香火和儒家禮法。
判官道:“最難得的是,那先生燒來‘真學墨寶’,以真學祈神,請我等辦事。”
“有這封書信,足以裝點大人門面了, 無需再求謝帖。”
主簿嗯聲點頭,與他同看城隍老爺手中那封信。
信封‘臨安城隍啟’五字珠璣顯明真學, 映照他們陰神。
而內容, 其實就是祭祀前‘劉彥與城隍蒙朗所說那些’,乃請上神一查‘潘生與庶母前世恩怨’。
不過,書面言詞遠比君子口述顯得豐盈。
劉彥寫書信的筆法,即有文章之彩,又有練達人情,還有‘道理’在其中。
蒙朗看完此信後,神靈被他‘文詞’驅使一般,生出‘我當幫他辦此事’之念頭。
使得這位城隍神靈抖擻三次,暗驚‘儒家妙筆通神’!
他拿起手中信,復看封面文光暗說:“道家法咒律令,天家王法敕令,皆能通玄明,號令驅使鬼神。”
“世才先生這封‘請神信’,卻與二者不同。”
“他是以微妙言詞,直通我神靈。詞句微含天地道理, 驅使我的便是其中‘道理’。”
“天大地大,道理最大!”
“我縱是神道中人, 聞此‘道理’,也要順從‘它’。”
“儒家諸子,真是玄而聖明的存在。”
“儒術之精妙,就在對道理的闡解和運用。”
“先生已得其中三昧,所以筆下通神驅神!”
思量至此,蒙朗把書信收入袖中。
決定順從信中‘道理’和自家心念,助君查明此事,這也是他分內應盡之事。
“你看,他來了。”
判官手指幾丈外拄拐過來的村老者。
主簿和城隍各都舉目望去。
見那老者滿頭銀髮,左右兒孫攙扶著,正是早晨在村口求劉世才,想在東山鬼谷下葬的老人。
他仰面看著廟門前飄起的香火氣,見氣聚而不散,便知神明存身其中,兩手推開兒孫,跪地上拜扣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