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道氣神盈(第2/3頁)
章節報錯
司徒夫子駕鶴歸天之前, 便是這等心境。
他七竅神明可以脫殼而出,承載文光入書修學,替主人參悟學問。
其他還有諸多的妙用。
劉彥初聞這等境界,以為是仙法,方知古代聖賢之神聰。
第六重名為‘至人無己’。
只有境界之名,司徒夫子並沒有在篇章中對其解意。
相君說:“此乃老師未盡之業,達到此等境界,大概就是諸子了。”
“心力將無比偉岸,我推測老師所言‘至人無己’是聖人道心,通達此境,難如登天。”
“但賢弟不可望而卻步!”
“若有一日你‘七竅存神’,只管往上邁步,去通達老師未盡之業,死而無憾。”
劉彥當時心氣充沛,未經思索就爽然立志。
眼下,他回顧九日養心學,笑自己好高騖遠。
身後阿九聽公子自貶志氣,不以為然,近身旁道:
“小奴覺得公子立志很好,大丈夫就該劍指高處。”
“公子不是‘好高騖遠’,而是‘心志高遠’。”
劉彥面迎晨風,笑著拿起筆,沾墨在白紙上寫出八字:【心存高遠,意守平常】。
阿九低眉通讀,透出心笑,說:“這八字真言,如開明窗見君心,公子心學真是越做越通達!”
“小奴有一事不明。”
“心之氣與道之氣,是否能一氣貫通?”
“可以。”
劉彥不假思索,確定說:“心氣屬精氣一類,道氣、仁氣、陰氣、陽氣、正氣皆為天地精氣。”
“它們本來就是一氣貫通的。”
“所謂‘精氣’,即是氣中之精,乃有靈性的氣。”
“因而得此氣,可得玄妙,煉化作為神通使用。”
“心之神氣,不似正氣至剛,不似仁氣厚德,它屬於中和之氣。”
“把心立於天地正中,如人在天地之間。”
“我在乾坤之中,我心中正,即為平和。”
“儒釋道,養學、問禪、修仙,首要就在‘心氣平和’。”
“這般便不被外邪侵擾,時刻處於最佳的心態。”
“娘子雖無肉身,但魂靈可以存心意。”
“你若能悟通‘道氣神盈’,達‘心意平和’,對你修道養魂亦有好處。”
阿九很認同公子之言。
昔日山君曾說過‘養儒家道義,等同修玄門道心’。
這些日,她聽聞公子談論心學,感覺心有幾分光亮了,有一些聰明,思想幹淨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