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還算好。”

“我只怕太公他們屍染鬼氣,屍魄精變而後害人。”

李家堂屋,燭火微光,香火瀰漫。

查驗各房屍身回來,劉彥放心許多。

根據他文光入目察看,以及佛家慧眼掃視,都不見五口屍變之兆。

為保無漏,公子又讓阿九入屍探查。

果真不見屍身七魄,五具屍就好比金蟬脫皮後的軀殼,空蕩蕩一副皮囊。

這讓劉彥看清了鼠精書玉子的誠實和聰明。

他落座後說:“不過,太公五口之死,還是要上報官家,以免牽連桃花蒙冤受屈。”

“先生言之有理。”

書玉子看眼李太公,說:“方才,弟子正與他們商議處置屍身之事。”

“眼下他們屍魄補充陰魂,軀殼無魄無害,亦不會被大狗所食。”

“只要裝入棺材,擇日下葬便可。先生以為如何?”

“書兄思慮周全。”

劉彥讚賞一句,叫來桃花說:“明日你隨我去見官家,把事說清楚。之後我讓平兒陪你去棺材鋪置辦棺槨……”

“此事他頗為熟悉。如若缺銀,我資助一些。”

平兒聞聽,想起徐州買棺材之事,笑著應承下來。

桃花高興磕頭答謝。

太公領子孫禮謝道:“公子恩德,我等來世當報答。我家中尚有些錢財,足夠置辦棺槨,無需公子貼補銀子。”

“來世報答太遲了。”

阿九接話笑問:“太公你可知‘陰債欠不得’?”

“若等到來世,你五口就怕家破人亡,都償還不起這恩情債。”

“我看你家宅院尚可,不如就當抵債還恩了。”

“將來你們轉世投胎,也落得個無債一身輕。”

“可行!就是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李太公一口應下,他自知‘陰債難還’,若能以宅院抵消,那就再好不過。

這家宅已是身外之物,與其留給遠親,不如報答近鄰。

劉彥思量,扇指阿九:“就依這鬼娘子之言。”

“你家的後事,就由我家來料理,以後每晚都有今日這般香火可享,如齊氏母女一樣。”

李太公喜悅萬分,能受用這等香火,他深感福氣,領全家禮謝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