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才君心通透,說得對!”

王寅落下摺扇,放寬胸懷:“天下女子多矣。賢弟安心修學,三年後我給你尋個美人,包管不輸高三娘。”

“小弟謝兄長。”

劉彥說笑分看舫主:“我以為婚姻之事,一聽天命,二憑自願,小弟不要媒妁之言,只求情投意合。夫婦間情真意切,日子才算過得。”

荀舫主悅色問:“公子喜好哪類女子,是溫文爾雅,是天真爛漫,還是知書達理,嬌豔動人。”

“這個不好說。”劉彥道:“我尚未遇到心動女子,不知喜歡哪一類,只等成婚之日我才能回答舫主。”

荀舫主掩口而笑。

王山君藉此攀談,與他論世間女子,無意間說起《喬女》典故。

劉彥大致一聽便知是《聊齋》中的同名故事,更確信自己身處鬼狐世界,轉話問剛才那群狐女。

“聽她們互稱姐妹,又呼我姐夫妹夫,這些狐仙都是一家?”

“不是一家之狐,她們同族不同姓,兄弟聽我道來。”

說話,王寅講起‘狐族八大家’。

上古時期,狐族並無八大家,只有‘塗山’與‘軒轅’兩姓氏。

自古周朝覆滅之後,才逐漸分出八大姓氏,分別是:高、馬、白、桑,辛、封、胡、黃。

這八姓狐成仙者眾多,非世間野狐能比。

相傳前朝時期,八姓狐族有一個共主,名為‘塗山娘娘’。

塗山氏統領天下狐類,學朝廷開科舉考試,三年一小考,十年一大考,但凡開竅的狐狸皆可入她‘塗山書院’修儒學道。

透過考核的靈狐,分封官職功名。

據稱最鼎盛之時,塗山書院有狐生四萬八千之多,步入真學的多達千人。

那些狐生常常化身成人,與人談詩論學,口稱自己‘生員’。

八姓狐族尚學之風便是從那時傳承下來的。

只可惜塗山氏誤墮泥淖,前朝覆滅之後,非但不歸屬本朝,反與亂黨合謀在北方另立新君,最終功敗垂成,牽連塗山上下遭誅盡。

“都是舊事了,山君何必再提?”

“如今我八姓狐族皆服大周王法,不敢有謀反之心。”

高二話音從舍外傳入。

見她喜氣洋洋帶領封三娘、青兒端筆墨進來,手裡拿著寫好的婚書。

劉彥相迎說:“剛才無事,小生問了一句諸位姐姐姓氏,所以聊到這裡,不是兄長有意提及舊事。”

“這個怪我,忘了給妹夫講講自家的事情。”

高二說話改了稱呼,撤去茶案器具把婚書擺上,請他過目檢視。

“此書按照妹夫之意所寫,不敢有絲毫更改,請君仔細看看。”

“有不對之處,可改之。”

荀舫主冷哼一聲,道:“這樁婚事本就欺詐,公子可看仔細,莫再被她家騙了。”

高二轉看一眼,盈盈湊到劉妹夫身旁,給他潤筆研墨。

劉彥審查婚書內容,不漏一字的看了三遍,點頭說:“婚書內容小生沒有異議,不知二姐幾時赴蜀告知令妹?”

高二持筆略想:“爹爹未說,我想最遲不會超過一月。到時我先告知妹夫,再去蜀中告知三妹。”

劉彥接過毛筆,工整在兩份婚書籤上名字:“小生知道個大概就可以了,不勞二姐往返奔波。”

高二含笑撿起一張簽好的婚書問:“妹夫在徐州哪裡落腳?幾日回臨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