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前,由余華主持研發的電渣重熔試驗爐進行首次冶煉試驗,成功冶煉出高度提純的電渣鋼,而電渣鋼材料的出現,標誌著我根據地歷史上又一個"從0到1"的全新突破,對我根據地重工業發展和軍事重武器發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其首根電渣鋼錠經過鍛造和機械加工處理得到兩根105毫米火炮身管,為105毫米榴彈炮專案填補最後一塊空缺,由余華主持研發的105毫米榴彈炮專案製造原型炮並透過測試,取得成功。」

李強起身,翻開一份表面留有絕密字樣的紅標頭檔案,雙眼環視眾人,正聲宣讀內容:「同一天時間內,電渣重熔技術和105毫米榴彈炮專案雙雙研發成功,這意味著我軍工局不僅掌握劃時代的冶金技術,還將武器生產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自主生產製造重武器,當前,我們電渣重熔試驗爐年產量達到60噸,105毫米榴彈炮年產量達到72門,相較於蘇區時期的中央兵工廠,我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前所未有的成功!

是的,唯有這個評價可以衡量餘華的功績和偉大。

話音真摯而陳懇,蘊含無比飽滿的感情。

作為蘇區老人,李強深知蘇區時期的艱難,對於如今軍工局所取得的成果和形勢,心中情緒萬千。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從一無所有到自主生產製造重武器,沒有餘華,沒有莊教授,沒有像他們這類頂級科學技術人才的付出,軍工局想要取得如此成果,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最少十年,如果不慎走了彎路的話……

可以說遙遙無期。

霎時間,會議室內響起極為熱烈的掌聲,各部門領導紛紛鼓掌,為餘華送上最為誠摯的掌聲。

電渣重熔技術研發成功的影響極其深遠且具有綜合性,既給根據地工業體系框架補全最後一塊拼圖,令其自成一脈再也不受蘇式血統或美式血統的限制,又極大程度推進冶金學發展,令根據地掌握世界尖端的材料加工技術,進而令其具備生產重武器的能力。

105毫米榴彈炮專案的成功,其重要性和意義更是不用言語進行過多贅述,這款綜合效能極其先進的榴彈炮,將會成為八路軍手裡最為鋒利的武器,以此抵禦日寇,待到戰勝日寇之時,便是調轉方向解救中華之日。

而這一切,全部來自於會議室裡的年輕學子——餘華。

天才!

這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他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天才這個詞語的含義和含金量。

會議室內這麼多人,哪個敢在餘華面前稱自己為天才?

放眼全國,又有誰敢與之比擬?

「我們的成功來自於受聘科學技術人員餘華和莊教授,電渣重熔技術研發餘華居功至偉,105毫米榴彈炮專案餘華佔據主導地位,莊前鼎教授協助研發。」

李強示意眾人暫停鼓掌,待會議室內再次安靜下來,繼續宣讀絕密檔案的嘉獎內容部分:「為感謝兩位科學技術人員的艱苦付出,經上級組織研究決定,決定以陝甘寧邊區政府名義授予餘華和莊前鼎"陝甘寧邊區政府科學功績勳章",並履行電渣重熔技術和105毫米重炮技術買斷協議,由太行實業公司向兩人一次性支付技術買斷費用,電渣重熔技術買斷總費用15萬銀元,105毫米榴彈炮技術買斷總費用10萬銀元。」

陝甘寧邊區政府科學功績勳章!

電渣重熔技術買斷費用15萬銀元。

105毫米榴彈炮技術買斷費用10萬銀元。

此次榮譽的份量不可謂不重,以陝甘寧政府名義,絲毫不亞於上一次氧氣頂吹轉爐技術的"中華蘇維埃共

和國友誼勳章"。

陝甘寧邊區政府上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下接新中華,全程貫通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以此名義所制定的勳章,其榮譽之高几乎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