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離開宿舍,前往食堂。

人是鐵,飯是鋼,工作之前首要解決肚子問題。

“瑾瑜,我睡了幾天?”

路上,餘華向林婉瞭解情況。

“六天整。”林婉回答道。

餘華點頭,繼續問道:“教授那邊怎麼樣?”

“教授前天恢復狀態,目前正在兵工廠火炮裝配車間,裝配第四門37式榴彈炮,另外局裡說如果你醒了記得通報,讓你直接去總部。”林婉給出資訊。

“第四門?是的,我差點忘了,電渣爐首次冶煉試驗的時候,一共搞了兩根……那這樣,呂同志,你先通知局裡,告知我已恢復的情況。”

餘華聞言陷入思索,立馬想起原由,搞清楚情況,隨即作出安排:“瑾瑜,你安排車輛,吃完飯我們去總部,應該要開個會。”

“是。”呂俊羽立即回應,轉身離去。

“好,我來安排。”林婉點了點頭。

到了食堂,簡單喝了碗南瓜粥+牛肉包填飽肚子,隨後,餘華一行人乘車離開專供科研人員及家屬居住的職工小區,前往總部。

柳樹溝兵工廠,火炮裝配車間內。

李強佇立於安全區域之外,雙眼看向前方,仔細關注第四門紅牡丹重炮的裝配過程,此次裝配作業是紅牡丹重炮進入定型量產階段的重要標誌,由莊教授親自指揮,嚴格把關,只為生產質量可靠的重炮。

軍工局出品,必是精品。

四門紅牡丹重炮,包含原型炮在內,經質檢合格出廠,將會冠以‘太行實業公司’之名,打上法制銘牌文,蓋上全封閉雨布,秘密送往忻口前線進行實戰測試,檢驗其真實戰場表現。

劍指忻口!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實戰測試是紅牡丹重炮的專屬高考,能否獲得前線部隊的好評,取決於此次實戰表現究竟如何。

裝配工作持續進行,所有操作規範嚴格按照《重炮標準裝配手冊》要求,莊教授位於指揮位,向裝配小組不斷下達指令,炮架基礎已經安裝於迴轉支承總成之上,液壓式復進機和雙室制退機如寶石般鑲嵌於上方,一個又一個擁有標準尺寸的火炮零部件不斷安裝於炮架預留位置,似如堆砌積木般簡潔且富有美感,整個裝配過程仿若作畫般極具藝術氣息。

饒是這樣的場景,李強已經看了四遍,依然覺得震撼非凡,深深沉醉於其中。

在中華最貧窮和最落後的地區,生產世界最先進的105毫米榴彈炮,這是奇蹟,亦是美景。

此番美景,中華大地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值此時節,沈兵早已陷落,鞏兵和漢兵均處於內遷狀態,無法生產,全國唯獨具有105毫米榴彈炮生產能力的太兵,則因太原會戰內長城防線的失利,加之日軍轟炸機部隊頻繁轟炸太原,處於停產轉運狀態。

放眼中華,能夠進行大規模軍工生產的兵工廠,獨剩他李強手中的延城柳樹溝中央兵工廠。

“真期待吶……”李強看著已然處於液氮裝配環節的第四門37式榴彈炮,搓了搓手,心神不由自主飛往數百公里之外的忻口前線,暢想炮轟日軍的場景。

一號裝配點內,105毫米內徑採用電渣鋼材質加工而成的炮管,經過液氮冷凍處理,緩緩裝入錐形套筒之內,過程無比順滑,毫無阻礙,直至沒入底端,待溫度回升之後,炮管向外膨脹,實現完美的過盈裝配。

最後,打上法文銘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