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非對稱密碼時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法幣是什麼?
未來用來當廁紙都嫌硌屁股的東西。
時至五月上旬,北平地區的銀元和法幣匯率已經到了1:1.8的程度,呈現明顯下跌趨勢,有錢人紛紛將家產和現金流兌換為美元,英鎊,銀元,小黃魚等保值物, 減少法幣持有量,但資訊通道匱乏和經濟知識欠缺的民眾,卻不明白法幣下跌意味著什麼。
若非當前全面抗戰還未爆發,加之與英鎊和美元掛鉤,法幣早就跌成廁紙了。
“通貨膨脹,經濟惡化, 國家形式非常嚴峻啊, 算了,不提這些,關於你的待遇問題,會在入學時解決,這些天過的怎麼樣?”華羅庚聽到餘華這番話,自然知道意思,指出當前情形,卻無能為力,只得搖頭。
作為一名數學家,華羅庚當然明白與數學有著緊密相連的經濟問題,但他對此無能為力,華羅庚能解決數學難題,解決不了國民政府面臨的經濟困境。
這是國力決定的,非一人之力,能夠改變。
最重要的是,國民政府對待經濟問題不喜歡尋求問題的根源,而是喜歡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並採取印錢的手段。
錢不夠用了, 印就完了。
“還好, 每日三點一線,幫學妹和學弟解決一些初等數學難題,輔導他們的學業。”餘華笑了笑,簡略概括。
華羅庚點了點頭,問道:“學問鑽研的怎麼樣了?”
“沒有落下,此外,學生還有一個新的想法,關於密碼學的。”餘華回答道。
華羅庚有些好奇,來了興趣,面容稍稍認真,右腿放下,姿勢前傾,一幅認真模樣:“噢?說來聽聽。”
人們對於通訊安全永不停息的追逐,使得密碼學自誕生以來高速發展,然而,時至今日,看似神秘的密碼學已經陷入泥沼,前進步伐愈發艱難。
華羅庚倒是很好奇餘華在密碼學領域有什麼想法。
對學者而言,想法來源於靈感,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很多時候意味著一個領域的方向性突破。
在華羅庚心裡, 還未正式進入清華大學之前就已經完成高數、實變函式、數學分析三門課程學業的餘華,已經屬於一名新晉學者。
學生身份的‘學者’。
“縱觀古今,不管我們用什麼方式加密金鑰,改進密碼,密碼傳遞模式一直沒有改變,採用對稱式加密演算法,即——傳送者:選擇某一種加密規則,對資訊進行加密,接受者:使用同一種加密規則,對資訊進行解密。這種加密演算法存在一個核心弱點,那就是傳送者必須把加密規則,也就是金鑰告訴乙方,否則無法實現解密。”
餘華沉吟一番,整理措辭,說道:“對稱式加密演算法的金鑰儲存和傳遞,就成了最頭疼的問題,我在之前破譯日軍紅密體系的時候,就意識到這個最大的弱點,心裡特別好奇,可不可以改變這種對稱式的資訊傳遞方式呢?”
“幾天前,我突然有了靈感。”
華羅庚面容變得嚴肅,雙眼凝視餘華,他隱隱感覺到一場密碼學領域的大變即將出現,作為密碼破譯專家的他,當然瞭解當前密碼學當前存在的最大弱點。
不管各國密碼如何高階,金鑰加密如何嚴謹和困難,金鑰儲存和傳遞永遠是最大的弱點。
正是因為這個弱點,導致破譯著和編碼者之間的爭鬥,一直是編碼者處於下風,直到恩尼格碼機的出現,才導致編碼者佔據上風。
但,這是機器的力量,而不是智慧的力量。
如果能從密碼傳遞方式上進行改進,或者取得突破,這將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有可能實現嗎?
“第一步:傳送者生成兩把金鑰,一把為公鑰,一把為私鑰,公鑰全透明公開,任何人都可以獲得,而私鑰則保密。第二步,接受者獲取傳送者的公鑰後,然後用它對資訊加密。第三步,傳送者得到加密後的資訊,用私鑰解密。”
餘華的聲音平穩而清晰,仔細道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體系構思:“理論上,公鑰加密的資訊,只有私鑰解得開,那麼只要私鑰不洩漏,通訊就是安全的,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加密規則,只要兩種規則之間,存在某種對應關係即可,如此一來,就直接避免了金鑰傳遞環節,這個加密方式能夠實現通訊雙方在非安全通道中進行安全的金鑰交換,用於加密後續的通訊訊息,我將其稱之為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體系,由雷夫·莫寇於1974年提出,接著由惠特菲爾德·迪菲學者大佬改進,這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誕生的密碼體系,成功開啟現代密碼學的大門,後世計算機通訊安全的基礎,正是源於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體系。
這個說法毫不誇張,因為,後世大名鼎鼎的rsa加密演算法,便是最廣泛流傳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之一。
銀行卡密碼,qq密碼,微信密碼,遊戲賬戶密碼……但凡是擁有計算機網路的地方,就有rsa演算法的身影。
公鑰加密演算法,可謂是密碼學發展歷史上的革命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