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二
“殿下,太後宮中的錦芳娘子送了銀耳雪梨湯來,這都快正午了,先喝點湯歇歇吧”文杏的聲音打斷了懿齡的沉思,她這才放下翻了大半的日記。
從昨日發現這本日記到現在,蕭懿齡已經把這薄薄的一本看了好幾遍。
細細品讀這其中的一字一句,從母親的少女時期,到與心上人定情的欣喜忐忑,再到於幽深後宮中被磨平所有稜角和期待,這讓她覺得心中陣陣惡寒。
印象中沉靜寡言,總喜歡一個人待著的母親,原來也曾是個愛惡作劇、嚮往愛情的少女。
兒時對她極盡寵愛,在母親過世後又陡然變得冷漠的父親,原來的確是個負心郎;而日記中刻板討厭的祖母,這些年卻對她時時關心。
這宮中的人,當真都複雜得很,叫人看不透……
蕭懿齡伸出手去接湯盞,被放在她手中的卻是一個荷包。
她挑眉,看了看上面精美的繡工,又疑惑地看向文杏。
“是趙典言送來的,說是給公主的賀禮。”文杏雙眸含笑解釋道。
開啟荷包,發現裡面是一塊用油紙包好的蛋黃酥。
蕭懿齡將東西遞給文杏,示意她將蛋黃酥小心掰開,裡面露出一張字條,字條上只有兩個字——“李二”。
蕭懿齡心中閃過一絲異樣,卻無暇細想,只盯著那張字條。
“殿下,趙典言這是什麼意思?李二又是哪位?”
蕭懿齡看文杏鼓著一張小圓臉疑惑的樣子,下巴微揚,笑道:“自己動腦子。”說罷起身出門,“把東西收好。我去趟文暉閣,不用跟著。”
這個時候送來的,必定是與賜婚人選有關。
而“李二郎”則是李家行二的郎君,能配公主的當然不是平常官宦人家,想必只有四大世家之一的新沛李氏了。
新沛李氏以軍武立家,往上三代都是戰場上拼殺過的人物。當今家主李自昌年近六旬,壯年時以軍功獲封魯國公,一時間聲名大振。
十年前,皇帝以魯國公年邁,召他回京任太僕寺卿,主管輿馬畜牧之事。
李自昌憑借從軍多年的經驗,還有皇帝的信任,幾經革新,將原本一個清水衙門經營得熱熱鬧鬧。如今京中最炙手可熱的,就有這位國公爺。
魯國公有兩個兒子。長子李崇本,子承父志鎮守西北,封歸德將軍,次子李仁本任戶部員外郎。不過這位李二爺年過四旬,顯然不能配剛及笄的公主,那就只能是他的兒子了。
只是想到這位李二郎,心裡總覺得有些不踏實。
蕭懿齡在腦海中回想著以前聽過的世家關系網,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文暉閣。
文暉閣門前兩個男子相對而立,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一個雍容俊逸,一個清朗儒雅,卻都面露焦色。沒等蕭懿齡打招呼兩人就看見了她。
“五娘,我正要差人去找你。”那雍容俊逸的男子快步走過來。
蕭懿齡還不知道二人在急什麼,微微屈膝道:“三哥,謝郎君,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三皇子蕭承祐是謝貴妃所出,幾年前才封了端王,皇帝命他下官場歷練,派了戶部的職務,現在只是偶爾會來文暉閣。
蕭懿齡本想來碰碰運氣,讓文暉閣的小內侍傳話給三哥,卻沒想到正好碰到了這二人。
“你聽說了嗎?賜婚人選定了,過兩日聖旨就下來,是李家二郎,李鈞。”蕭承祐冷聲道。
蕭懿齡不知他氣從何來,只疑惑道:“我已聽聞此事。只是不知這位李二郎為人如何,今天過來也是想請三哥和謝郎君替我探聽一二。”
“哼,不用探聽了,這個李二郎的事懷清兄倒是知道一些。”蕭承祐蹙眉看向旁邊的儒雅男子。
那正是他的表兄兼好友,同時也是端王妃的兄長,謝明澈,字懷清。
蕭懿齡心中暗忖,謝郎君一貫謙虛,他說知道一些,怕是連人家小時候幾歲斷奶都知道了。
想完又覺得這樣腹誹一位關心她的兄長不太妥當,不自覺地摸了摸鼻子,這才看向旁邊的謝明澈。
這位謝大公子出身四大世家之一的謝家,與三皇子生母謝貴妃同出一族。
若說李家是軍武世家,謝家則是詩禮傳家。
家主謝緒楷是當代大儒,任國子監祭酒,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
謝明澈身為謝家長孫,更是十六歲便高中解元。
可正當滿京城的人都等著看謝家公子連中三元時,謝緒楷卻將他送進了宮中做了三皇子伴讀,曰“磨練心性”。
謝明澈給三皇子蕭承祐做了幾年伴讀,直到三皇子十六歲冊封端王,他才繼續科考,果然便高中狀元。如今已經做了兩年的弘文館校書郎。